|
||||
|
||||
由佳能(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能(中国)〕主办的公益项目“佳能影像发现丝路之美”甘肃站影像展开幕式11月7日在甘肃省博物馆举行。佳能(中国)现场为“佳能影像发现丝路之美”影像征集活动的获奖者们颁奖,并将项目成果画册捐赠给甘肃省文化厅、甘肃省旅游局、甘肃省博物馆等机构用于后续的文化保护性研究和传播,获奖的百余组优秀作品将于11月7日至11月15日在甘肃省博物馆面向公众进行展出。 甘肃省文化厅副厅长俄军观看完成果画卷,对佳能将影像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的创新公益模式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丝路沿线丰厚的文化积淀正是丝路灵魂的体现,佳能以自身优势的影像技术为基础,联合多方资源,激发公众参与,让这些文化遗产更加鲜活地‘走出去’,值得借鉴。” 探秘河西走廊 演绎文化之美 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的河西走廊是古代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咽喉要道,千百年来,华夏主流文化与多民族异域文化在这里兼容并蓄,交融共生。纵观河西走廊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多民族融合、中国文化多样性逐渐形成的过程,正因为河西走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才使得丝路文化不断朝着复合型、外向型发展。 据了解,佳能(中国)以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主题,在今年6月15日启动了甘肃站的活动。一方面佳能组织专业摄影师及丝路文化专家组成50人左右的采风团队,深入天水、武威、张掖、嘉峪关、敦煌五地,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文化采风活动,总行程达1600多千米,拍摄作品近5000幅。佳能(中国)还邀请摄影名师及文化专家举办多次摄影文化讲座,吸引数千人前来参加。另一方面,佳能(中国)联合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甘肃新视窗EOS俱乐部共同举办“佳能影像发现丝路之美”影像征集活动,期间共收到万余幅作品,最终评出特等奖及一、二、三等奖共7名,优秀奖100名。 文化与影像碰撞 激发传承热情 摄影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李健发表了获奖感言:“此次我参赛的作品是关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马藏族的民间原始的群体祭祀舞蹈“池哥昼”的组图,在拍摄和创作的过程中,我自己就被这种古老习俗所表现出来的古朴豪放、热烈神秘的气息所吸引,略带狰狞的面具配上粗犷的舞姿,让我真实地感受到千百年来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历史的呼唤。其实丝路上还有许多像“池哥昼”这样并不那么广为人知的非遗文化。古老的民俗文化如果不被记录下来,它就会慢慢地消失了。所以应该多多记录和保存一些没有被人发现和即将逝去的东西,我也会再接再厉拍出更多讲述这些文化印记的作品。” 该项目还得到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叶舟等专家、学者的指导。叶舟先生为“佳能影像发现丝路之美”创作了《敦煌莫高窟》等6首诗歌,当谈及项目带给他的触动时,他说:“影像和文学作品一样,可以让文化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不断传承。人们用影像沿着丝绸之路去探寻、记录的过程,正是寻求中华民族精神进一步伟大复兴的过程。” 影像公益 传承文化之美 “佳能影像发现丝路之美”项目的发起者和负责人,佳能(中国)企业品牌沟通部总经理鲁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分享了她这些年来做影像公益的心得:“现在是一个文化普及的阶段,如何更好地做文化传承和保护?我们希望从专业摄影师到普通大众,只要拿起相机,拍摄文化、聚焦文化、记录文化,大众参与的热情提高了,就能振兴文化意识和形成文化力量。” “很多人问我们下一站往哪里走?往西一直走下去,甘肃这样有特色的地方根本没有做够。”鲁杰说,“佳能的企业理念是‘共生’,作为一家以影像技术为核心的企业,用影像保护文化遗产,实现文化与人、与社会发展的共生是我们的使命。在政府、专家、公众等多方的支持下,项目已经顺利走过了陕西、河南、甘肃三站,接下来,项目还将沿着丝绸之路继续走下去。希望佳能发起的影像保护文化的公益生态圈,能够联合到更多的力量,让文化遗产的保护之路越走越宽广。”(李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