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封面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新闻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专题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年检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探路者

版面目录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专题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年检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上海华信公益基金会: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探路者

    2014年7月13日甘肃省省委书记王三运与基金会执行理事长李光金会晤,“萤光支教”项目得到了肯定。

    2014年8月8日重点县巡回培训英语同课异构

    受城乡发展不均衡、交通地理条件限制、薄弱学科不受重视等因素影响,当前乡村教师队伍仍面临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制约了西部贫困地区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为此,今年6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支持计划》),其中提出:“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全面提升乡村教师整体专业技能”成为教育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热点。

    如何提升乡村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面对贫困地区中小学校师资匮乏的困境,我们该给予怎样的帮扶和支持?

    有一家社会组织早在2012年便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之路,通过近四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开展模式,截至目前,已直接培训乡村教师达到一万三千多名,受益师生逾百万名。

    这就是——上海华信公益基金会。

    探路之初:

    “萤光支教”精准定位乡村

    教师薄弱之处

    上海华信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华信公益基金会”)成立于2011年5月,是一家经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审核批准,由上海市民政局主管的非公募基金会。原始基金来源于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

    华信公益基金会对乡村教师的关注始于2012年。

    2012年两会期间,上海、甘肃两地主要领导聚首,达成了关于东西部教育交流援助的约定。在上海市政府、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及共青团上海市委的支持下,由华信公益基金会提供资金保障开展的公益项目由此展开。

    2012年7月,“萤光支教”乡村教师培训项目在上海签约,8月15日,项目在甘肃省定西市正式启动。

    项目的最初关注点就落在了乡村教师身上。

    据甘肃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分布在甘肃各贫困地区急需提升教学技能的乡村教师已超过12万。

    甘肃省副省长郝远在对甘肃省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时就表示:“甘肃省部分地区的教育资源并不落后,但严重缺乏英、音、体、美薄弱学科的优秀教育资源,同时,甘肃省大多数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也缺乏走出大山看世界的机会。”

    这一点也在基金会的项目前期调研中得到了证实。2013年4月,基金会通过2164份调研问卷,覆盖甘肃省10个市州58个省级贫困县教育系统,统计并汇总出甘肃省最急需培训的薄弱学科依次为英语、音乐、美术和体育。

    其实,英语、音乐、美术、体育教师力量薄弱的状况并不是甘肃独有,其他省份的农村地区同样如此,因此《支持计划》中就特别提到,要“加强乡村学校音体美等师资紧缺学科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

    随后,针对实际调研结果,华信公益基金会与上海市各教育合作单位协商并制定了相匹配的培训课程。

    突破空间局限:

    “网一起”让沪陇两地

    一线连通

    乡村教师专业技能难以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学习提升的培训机会,为此,《支持计划》特别指出要“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利用远程教学、数字化课程等信息技术手段,破解乡村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同时建立支持学校、教师使用相关设备的激励机制并提供必要的保障经费”。

    正是有着卓越的远见,华信公益基金会早在2012年就结合了“互联网+”公益的优势,将“网一起”的远程培训模式引入到“萤光支教”项目之中。鼠标一点,远程同步教育培训即刻展开,这种同时间、不同时空的培训方式在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合作单位和参训乡村教师的一致好评。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局长范以纲对这一创新培训方式就给予了较高评价:“这种新型的培训方式确实少见,一般的网络培训只是录播资料的回放,虽然能够看到画面,但参训的老师们很难与专家讲师互动,培训中遇到的问题更不可能得到及时解答。而‘网一起’培训的设计理念中最重视的便是‘师’、‘生’间的互动、双向交流,克服了一般网络培训机械式的灌输,培训效果更好。”

    至于培训效果,参训老师的话最有说服力。

    甘谷县安远镇安远小学音乐教师张蓓蓓感觉自己找到了引路人,“作为师范院校音乐系毕业的我来说,在我的教学中我对在大学里学的专业知识用的少之又少,主要原因是我不知道怎么用,如何用,在这期间我也尝试过一些方法,可是失败了。经过这三天的培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受益匪浅,我觉的我好像有了引路人一样让我看见了光明。我相信只要我们像程老师一样能够持之以恒、有毅力、有思考、有方法、有研究地进行教学,音乐课绝对不会是单一的课。”

    定西市临洮县龙门镇甜水沟小学音乐教师史改新则对能够接触到众多的专家感到格外兴奋,他说:“本次活动是我所有培训中感触最深、体会最切的一次,因为知识渊博的专家团队让我叹为观止,别出心裁的课程使我心悦诚服,更使我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爱好。”

    像张蓓蓓、史改新一样的受益者还有很多。自2012年“萤光支教”项目实施以来,“网一起”培训以培训力度集中、覆盖面广、受益人数多、课程匹配度高、培训效率高、后续跟踪注重反馈等特点,备受甘肃乡村教师的青睐。截至2015年底,“网一起”项目直接培训乡村教师7850人,约占“萤光支教”项目培训总人数的50%。

    面对面指导:

    “陇上行”千里送教

    在举办远程培训的同时,传统的面对面的教学方式并没有被“萤光支教”忽视。虽然资金、时间协调等成本较高,但乡村教师的需要才是第一位的。就像学生需要真实的课堂教学一样,面对面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这一点上,基金会舍得投入,也得到了上海众多教育专家的鼎力支持。

    利用上海市优秀师资资源,基金会定期组织上海名师专家到甘肃贫困地区为乡村中小学教职工作者开展专业技能、教育科研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截至目前,“陇上行”培训的当地教师总人数已达3953人。

    2015年7月6日至11日,基金会组织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会10名专家教师在甘肃省兰州市、平凉市静宁县两地开展了为期10天的巡回培训。培训除了传达先进教育理念,还围绕“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愉快教学改革”、“创意教育”等主题展开具体交流。

    参与培训的专家教师受到了当地教师的热烈欢迎,讨论气氛极其热烈。

    听了叶建芬老师的《今天你快乐吗》,曾经迷茫、怀疑自己的周明老师就表示:“我彻底变了。我真正理解到学生的累与苦,深刻认识到自己在许多地方还做得不够好。正如叶老师所说:‘让我们慢慢去体会: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不想不该想的,接受不能接受的。心理健康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听了丁羽宏老师(上外静小英语教师)的课完全把我征服了,如果说前面的三位老师是教方法,那后面的老师则是用方法。每一堂课都是一环套一环,相辅相成的。我觉得这次给我们上课的不是四位静安区的英语教师,而是一个人。是因为她们站在同一个教育理念的下面,体现的是团队精神,太值得我去学习了。”作为英语老师,听完课的甘南州玛曲县寄宿制藏族小学的赵银芳深深地感叹道:“我怎么就没有碰到这么好的老师呀!既然我没有碰到,那我一定会让我的学生碰到。不要再让我的学生像我一样的抱怨了。”

    临夏州积石山县胡林家学区高关小学英语教师安海红甚至想到了“如果可以,真想请各位专家来我们的县城、来我们的学校,让我们的孩子们和我一样有机会享受这样的一堂课,明白学习原来是这么快乐的一件事”。

    亲身感受:

    “上海行”跟岗见学

    在“网一起”、“陇上行”培训的基础上,“萤光支教”还推出了上海行板块,通过“逐级进阶模式”层层筛选优秀乡村教师来上海参与为期两周的跟岗见学和培训考察,亲身参与和体验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丰富知识,开阔眼界。

    (下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