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封面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10版:新闻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年检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2014)年度工作报告摘要
南京两年内建不少于30家社区基金会

版面目录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特别报道

第10版
新闻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年检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南京两年内建不少于30家社区基金会

    成立一年多以来,姚坊门慈善基金会和专业社会组织一道,策划了爱心助老午餐、姚坊门居家养老时间银行等25个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共筹集善款370多万元,综合为老服务项目累计年服务老人超过6万人次,参与资助的爱心企业达38家。

    11月5日,南京市举办的第三届社区暨社会公益项目洽谈会上,20多个社区带来各自的“社区型基金”首次组团亮相, 让人看到了家门口慈善的快捷和便利。

    据了解,今明两年,南京市将建成不少于30家社区型基金会,其中,至今年底建成不少于11家社区型基金会,每个区不少于1家;社区型基金实现全覆盖,至今年底建成不少于400家社区型基金,除高淳、溧水、六合、浦口外,每个区不少于45家。

    救助更快更透明

    东山街道圆梦社区型基金会是南京江宁区东山街道的一家基金会。

    据基金会负责人徐梦瑶介绍,他们今年刚注册成立,启动资金是200万元,主要来源于政府和街道辖区企业捐赠;后期的资金还是主要通过政府拨付的方式,也可以来源于私人的捐赠、企业的捐赠这些方面。

    基金成立后,主要是为社区内贫困家庭、受灾居民、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慈善救助、综合帮扶等社区救助服务。

    不久前,东山街道一名8岁小女孩不幸患上尿毒症,急需大笔医疗费。在家长向社区申请救助后,社区向基金会进行了项目申请。

    东山街道圆梦社区型基金会收到申请后,立即启动救助评估,最终分两期拨付了8万元的善款,前后不超过半个月。

    许梦瑶表示,以前有类似情况,要么是居民自己发起募捐,这当中存在监管风险;要么是向社区求助,跑很多趟,每次能得到八百一千的补助。现在有了基金会,不仅能够解居民的燃眉之急,另外运作也更加规范透明。

    “我们成立基金会以后,申请都是很规范而且透明的流程,从捐助人的角度来说,也会觉得更放心、更透明。”她说。

    原则上不跨街道活动

    像东山街道圆梦社区型基金会这样的社区基金会在南京还有不少。目前,南京市本级层面已经登记、核名的社区型基金会有7家,社区型基金已超过100家。今年至少有2500万元的资金将用于为社区内贫困家庭、受灾居民、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慈善救助、综合帮扶。

    南京的社区型基金会,是指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以从事社区公益事业为目的,服务区域为一个街道或社区的基金会法人,原始基金数额为200万元。

    社区型基金则指依托一个街道或社区,以从事社区公益事业为目的,基于捐赠行为设立的专项非营利性基金,至少需要10万元启动资金。

    这两种形式都是非公募基金的创新,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将提供专项培育经费,鼓励企业、高校、个人举办或设立社区型基金(会)。

    “社区型基金(会)服务范围以养老、帮残、助学、济困为主,原则上不跨街道活动。”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型基金(会)的资金来源于社区居民或单位捐赠,将采用项目运作方式,为社区内贫困家庭、受灾居民、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慈善救助、综合帮扶等社区救助服务。

    去年初,栖霞区尧化街道成立了全市第一家街道级慈善类基金会——姚坊门慈善基金会,当年募集资金300余万元。“我们通过企业募集到的资金,以‘公益助老午餐’为基础在街道13个社区开展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项目服务以套餐打包方式,请各企业认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公益包’,并提供资金支持,有效解决了社区困难老人就餐问题。”姚坊门慈善基金会执行主任岳耀蒙说。

    两年建30家社区基金会

    南京社区慈善基金广泛设立,源自江苏省政府的倡导。

    今年4月,江苏省政府发布《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次明确提出:支持单位或社区成立互助过渡性慈善组织,支持房产开发商、物业公司设立小区内的互助基金等新型慈善方式,让人们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帮助。

    “到2020年,全省每个城乡社区应拥有1家以上登记或备案的互助性慈善组织。这些小而灵活的过渡性慈善组织,更接地气,反应更灵敏,契合守望相助的中国邻里精神。”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说,人们都生活在一个个社区里,一旦发生突发性、临时性、急难性的困难,短平快的微慈善“朋友圈”,来得快,机制灵活,没有层层级级的上报、审批。这样的救助能做到早发现、早参与,应该给予支持。

    据了解,今明两年,南京市将建成不少于30家社区型基金会,其中,至今年底建成不少于11家社区型基金会,每个区不少于1家;社区型基金实现全覆盖,至今年底建成不少于400家社区型基金,除高淳、溧水、六合、浦口外,每个区不少于45家。

    (王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