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专题
   第11版:专题
   第12版:年检
   第13版:年检
   第14版:年检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一部厘清国际人道法渊源及法理的著作(上)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专题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年检

第13版
年检

第14版
年检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保护战争受难者》——
一部厘清国际人道法渊源及法理的著作(上)

    国际战俘局设立于1914年8月,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管理。战俘局的目标是寻找因战争而离散的人,并帮助他们恢复联系。

    作

    家

    简

    介

    弗朗索瓦·比尼翁博士(Fransois Bourguignon)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领导成员之一,是国际人道法和人道行动独立顾问和著名专家,出版过五十多篇(部)有关国际人道法或红十字历史的文章或书籍,同时他又是位红十字的资深实务工作者,1970年就加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先后在以色列及被占领土、孟加拉国、土耳其和塞浦路斯任代表,之后又相继担任过乍得、越南和柬埔寨任务团团长。从2000年到2006年,他还担任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国际法与运动成员间合作部主任。

    ■ 刘选国/文

    导语

    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盛大阅兵仪式隆重举行。作为对中国抗战胜利和平民生命财产保护有重大贡献的国际组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应邀参加,其主席彼得·毛雷尔作为第三位进场嘉宾在天安门城楼下受到习近平主席的接见。

    阅兵前一天,毛雷尔会见了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李源潮和会长陈竺,并将弗朗索瓦·比尼翁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保护战争受难者》一书中译本作为赠送礼物。通读这本五十万字的大部头著作,可以看到一个伟大的组织为守护人类生存底线、维护人类尊严、在战争狂魔面前有时显得软弱无力但又永不放弃的抗争和守护,让人进一步理解为何红十字事业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正如前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科内利奥·索马鲁加在书中序言所评价:该书“关于武装冲突史及国际委员会在这一历史中自索尔费里诺战役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续处理期间所发挥的作用,作者描绘了一幅令人印象深刻的宏伟画卷”,“弗朗索瓦·比尼翁以政治学擅用的研究方法,从历史和司法等多学科的角度阐述了国际人道法和国际委员会行动之间的辩证关系”。

    的确,作者通过对这一期间重要历史战争及对国际人道法的内容演变过程描述,展示了国际委员会对战争中受保护的人员提供的服务及采取的行动,由陆战中的伤病军人逐渐扩展到海战中的伤病军人或遇船难军人,到探视保护战俘,再到关注和保护被拘留的平民和平民居民的生命与健康这样一个过程,让读者看到红十字运动使命的延展和国际人道法的演变过程。

    弗朗索瓦·比尼翁很擅长用简洁的语言来勾勒一个重要的战争历程,再来叙述国际委员会在这个战争中开展的活动和发挥的作用,再进而用法学思维比对国际法和有关公约,评析其成功与失败,剖析该战争对《日内瓦公约》及其红十字国际运动的影响。如第1章、第2章描述的是索尔费里诺战役及红十字的诞生和第一个日内瓦公约。这个战役和红十字诞生的故事很多书籍都做了描述,大家都很熟悉,而作者在用极简单的语言回溯了这些过程后,引导读者思考的是:五人委员会成功通过日内瓦国际会议成立了伤兵救护委员会,形成了决议,并在1864年召开16个国家参加的外交会议上签署了第一个日内瓦《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境遇公约》,“他们点亮的灯塔即将照亮整个世界,那么,也就到了他们功成隐退的时候。至少这是他们的原定计划”,因为外交大会没有提及五人委员会的地位和角色,他们还不具备国际社会认可的地位。而在第3章对丹麦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塞尔维亚-保加利亚战争、布尔战争、巴尔干战争及战争中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作用发挥描述中,让我们看到了战争中受难群体红十字的需求,以及对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长期存在的理由。尽管笔者认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拓展人道救助范围和创新参与战争救助保护模式过程缓慢,有很多失败的经历,但是让我们看到了这个运动发展和人道法不断完善的逻辑关系,看到了这个运动在人类战争灾难面前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该书第5章和第6章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清算、国际委员会和人道法发展的描述,展示了一战时期国际委员会的救助及干预行动,从成立国际战俘局转交战俘名单和包裹、探视战俘营、交换遣返战俘到对战俘、平民的保护和救济,对一些国家违反人道法行为的调查干预,呼吁交战国反对使用有毒气体等行动的记叙,还有日内瓦公约的修订及《关于战俘待遇之公约》的艰难曲折之出台过程,让我们看到人道主义理念在现代科技发展和国家机器暴虐面前的柔软和韧性。第8章则通过更多史料描述回顾,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委员会履行国际人道法赋予职责的艰难过程,以及开展保护平民工作的曲折艰辛,作者毫不回避国际委员会在面对纳粹德国、苏联等强势大国时人道保护的软弱和失败,尤其是保护犹太平民免遭囚禁和杀害时的无力,书中这样评价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成功和失败:“虽然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行动确实给成千上万被监禁者带去了极大安慰,虽然其代表们的勇气、决心和胆魄在战争最后几个月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国际委员会仍然遭受了非常惨重的失败,在难以忍受的苦难中,几百万人被冷血地灭绝,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未能给他们丝毫的保护”,“这一失败也是红十字会的失败,更广泛地说,是整个人类的失败”,但也正是基于此,人道法关于保护平民的新的第四公约《关于战时保护平民的日内瓦公约》能在二战结束后迅速签订,并成为世界签署国家最多的公约,促进了世界和平和人权的保护。

    在对于二战结束时使用原子弹武器对人类生存的威胁,作者转引国际委员会通函中的评述:“如果战争否认人的价值与尊严,就会不可抑制地造成无尽的破坏,因为,似乎正是掌控着宇宙力量的人类的思想,通过自己的创造,加速了这毁灭性的冲击”。“但是,红十字的理想依然存在,它代表着人类的价值与尊严观念。就这样,它极大地超越了国际法和战争法。从最深刻的意义上说,整个人类社会都依赖于这一理想”。

    书中的第9章描述国际人道法如何突破原意旨在保护交战国家之间的伤者、战俘、平民的保护,发展到国际委员会和各国红十字会参与国内冲突的保护进程,其时间跨度从1863一直到1945年,书中回顾了俄国内战、上西里西亚冲突、西班牙内战等国内战争中国际委员会的介入,以及国际委员会最后如何扮演国内冲突调停人的角色,从而减轻冲突受难者的苦难。最后国际委员会拓展了救助领域,“就这样朝着全面行动的方向逐步发展,其目标是以直接且迅速的方式对所有武装冲突受难者提供救援,而不为受难者身份或冲突的法律定性所阻止”。

    (本文作者系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