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报记者 高文兴 可能还有不少人并不知道还有“世界避孕日”这样一个主题宣传日,但今年已经是这一节日诞生的第九个年头了。 呼吁年轻人对性行为负责 2007年,有这样一些组织发起了“世界避孕日”: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欧洲避孕和生殖健康学会、国际妇女儿童联合会、人口理事会、亚太避孕协会、拉丁美洲妇女健康中心。 由于9月26日是已逝乌拉圭医生Roberto Caldeyro-Barcia教授的生日,他毕生都致力于围产学,是2010年之前唯一一位被提名诺贝奖的乌拉圭人,而 “世界避孕日”的前身——“防止未成年人意外妊娠日”又最早在乌拉圭开展活动,所以当这项主题活动成为一个牵动全球的运动时,就选择了这位伟大的乌拉圭教授的生日作为庆祝日。 而现在,这一节日又得到了更多政府和非政府机构的支持和加入,如美国国际发展署、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德国人口发展基金会、泛美健康教育基金会……如今,全世界有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在每年的“世界避孕日”前后举办相关的纪念活动,以呼吁年轻人提高避孕意识并为自己的避孕和生殖健康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中国第一次加入“世界避孕日”的宣传是在2009年。每年国内都有不少公益基金会和公益组织都在这一天前后举办活动,面对公众,尤其是年轻人普及科学避孕的知识。 “科学避孕”要有科学的宣传手段 但可想而知,这样的话题在中国还是很容易出现冷场的,那么,我们的公益机构是怎样围绕“避孕”进行宣传的呢? 发起机构: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 宣传主题:青春健康 你我同行 针对人群:全社会青少年 活动诉求:唤起对生殖健康问题的关注、减少非意愿妊娠、维护青少年生殖健康 发动渠道:北京19所高校社团 虽然两性话题在大学生中不是什么稀罕话题,但是真在公众场合拿到台面上来说,好多人还是一百个不愿意的,工作做不下去,怎么办? 人口福利基金会想了一招,咱们角色扮演吧! 于是,9月最后一个星期,在北京西城区某家酒店的一层露天大厅,19家高校红十字社团的代表以话剧、小品、双簧和演讲等形式,把与两性话题相关的关键信息重新包装,用轻松、易传递的方法向观众进行展示。 某家高校上台进行表演的一名男同学说,其实知道要上台表演这个节目,他一开始是拒绝的,的确要在公开场合探讨这样的话题,心里有些压力。但是因为并不是现身说法,而且形式比较轻松,后来也就认真排练了。 看来,这样的方法还是收到了一定效果的。 这名同学还说,活动的传播力度还是很大的,除了这次表演,在校园内还有各种围绕避孕日主题的宣传活动。 不过,他也表示了一点隐忧,他说,大部分到场参加这类活动的同学都是冲着小礼物来的,比如安全套什么的,如果要真能让大学生得到警示的话,还是需要在活动中加入真实的现身说法,如果通过身边朋友的真实情况讲述,相信能更加深入人心。 发起机构: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宣传主题:守护青春 孕育未来 针对人群:当代年轻人 活动诉求:提高年轻人的避孕意识、促进年轻人对自己的性行为与生殖健康做出负责任的选择、提高生殖健康教育水平 发动渠道: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做法是,如果以基金会宣传的口径向大学生传递避孕意识,学生的关注度可能不甚理想。于是他们改用名人来与大学生们面对面交谈。妇基会最终选择了成熟、知性、贴心的两位大姐姐:董倩和黄菡。 央视主持人董倩以亲身从青春期及至身为人母的成长经历,与学生们近距离分享了自己对性教育渠道的体会,“记忆中很少有机会从父母或学校等渠道获得充分的关于两性和生殖健康的指导信息”,为此,她呼吁家长关注子女的性教育,家长在面对子女性问题时,应当愿意也有能力做到有“疑”必解,有“问”必答。 黄菡教授则以社会心理学专家的角度,呼吁“好好爱、少伤害”,通过生动的心理学案例,讲述了个人自制力、情绪温差与性的关系,并表示:“我们对未来考虑得越长远,越可能在当下做出最负责任的选择。年轻人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原理和规律,以便在面对性问题时做好认知和行为上的准备。而在发生非意愿妊娠时,应当主动寻求医护人员及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帮助自己了解更丰富的信息和资料,做出更稳妥的决策。” 不同的信息要选择不同的人来传递,这点的确很重要。在活动现场,两位名人的发言引起了相当大的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