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观点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09版:特别报道
   第10版:新闻
   第11版:国际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专题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
过半网友不接受学校拒绝艾滋病携带者入校就读
一周慈善捐赠
益数字
图片新闻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观点

第08版
特别报道

第09版
特别报道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国际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新闻内容
2015年09月15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过半网友不接受学校拒绝艾滋病携带者入校就读

    1.你怎么看待学校拒绝艾滋病携带者入校就读?

    A.做法错误。艾滋病携带者也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不能被随意剥夺。53.88%

    B.做法正确。毕竟携带者在校园中是和其他普通同学一起学习、生活,有一定传染的可能性。35.95%

    C.其他。10.17%

    2.你觉得什么原因导致人们恐惧、歧视艾滋病携带者?

    A.不实的网络消息夸大了艾滋病传播的途径和危害,造成恐慌。38.08%

    B.一些新闻报道将艾滋与社会阴暗面联系在一起,否定携带者的人格,导致公众不愿意与其接触。48.06%

    C.校园教育不到位,公众不能准确掌握相关常识。13.86%

    3.你认为怎样能改变公众对谈“艾”色变的思想?

    A.学校、医院等公众机构加强防“艾”教育,倡导科学防“艾”,消除误解。62.5%

    B.公益机构通过公益活动,让人们近距离感知“艾”并非那么可怕。29.36%

    C.政府制定政策,禁止各种限制及歧视行为。8.14%

    截至2015年9月14日10时

    据《中国青年报》消息:17岁的河北女孩“婷婷”,在9月1日这个入学的日子,因“艾滋病携带者”的身份,被学校拒之门外。

    1997年出生的婷婷,家住河北省武安市邑城镇。1999年,母亲因输医院违规使用的“自采血”患艾滋病离世,当时只有两岁的她也被确诊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父亲王为军以婷婷的名义把违规使用“自采血”的医院告上了法庭,有媒体将此案称为“河北艾滋第一案”。

    2015年7月,已过中考录取分数线的婷婷因患艾滋病毒而被武安市第十中学拒之高中门外,为此,这对父女多方奔走无果。

    近日,婷婷的遭遇被报道后,武安市官方立即责成市教育局介入调查,对武安市第十中学给予通报批评,并安排婷婷到条件适合的学校就读。

    尽管婷婷终于可以上学了,但是学校的这种做法无疑在她心里留下了深深的伤害,同时也向社会传播了关于艾滋病的错误观念。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更是纠正社会错误观念的重要“发源地”,当艾滋病只能通过“母婴”、“血液”、“性”三种途径传播的常识一遍遍被重申,社会依旧恐“艾”时,学校更应该以实际行动周知公众。

    但也有家长坦言,让艾滋病携带者和正常孩子一同接受教育,担心自己孩子存在感染风险,学校这样做虽然有些“过头”,但也实属无奈出此下策,社会应该理解。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与艾滋病感染者友好相处呢?本期益调查由《公益时报》联合凤凰公益、新浪公益、问卷网共同推出——“艾滋病携带者入学遭拒,你怎么看?”

    本期调查从9月9日10点到14日10点截止,共有3207人参加。在问及“你怎么看待学校拒绝艾滋病携带者入校就读?”时,53.88%的网友认为做法错误,艾滋病携带者也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不能被随意剥夺。35.95%网友认为做法正确,毕竟携带者在校园中是和其他普通同学一起学习、生活,有一定传染的可能性。10.17%的网友选择无所谓。

    在被问及,你觉得什么原因导致人们恐惧、歧视艾滋病携带者?38.08%的网友认为,不实的网络消息夸大了艾滋病传播的途径和危害,造成恐慌。48.06%的网友认为,一些新闻报道将艾滋与社会阴暗面联系在一起,否定携带者的人格,导致公众不愿意与其接触。13.86%的网友认为,校园教育不到位,公众不能准确掌握相关常识。

    在被问及,你认为怎样能改变公众对谈“艾”色变的思想?62.5%的网友认为,学校、医院等公众机构加强防“艾”教育,倡导科学防“艾”,消除误解。29.36%的网友认为,公益机构通过公益活动,让人们近距离感知“艾”并非那么可怕。8.14%的网友认为,政府制定政策,禁止各种限制及歧视行为。

    网友留言:

    陌上灯游:看着这个孩子很心疼,但学校也有很多无奈。

    思弦林:没办法的事,学生家长心情可以理解。日常接触自然没关系,但学生之间打闹磕磕碰碰难免受伤流血,一旦皮肤破损,伤口接触到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确实存在感染风险。我认为学校尽力了。

    温州市民:道理大家都懂,但学校的做法也可以理解,它不可能做通每一个学生家长的思想,所以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airlir:可怜的姑娘,恶意传播艾滋的真是罪该万死。

    yejrlung:她也是社会一分子,为什么要把別人排除在外,应该尊重人权。

    ■ 本报记者 张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