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趋势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10版:封面报道
   第11版:封面报道
   第12版:新闻
   第13版:人物
   第14版:专题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巨头们的“互联网+农村”扶贫战略
天津爆炸对公益行动的启示
香港政府
如何推动社会企业发展(上)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趋势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封面报道

第11版
封面报道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人物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5年09月0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巨头们的“互联网+农村”扶贫战略

    “随着经济收入的提升,许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河南省兰考县胡寨哥哥合作社的负责人王继伟表示。

    在胡寨的村子里看到,这里大棚林立,利用有机种植技术,蔬菜和果树茁壮成长。每年,村里的农产品销售一空,每个大棚为一户村民带来4万元至7万元的收入。村里贫困户少了,就在这两年,合作社决定年底不分红,将收入拿出来建了一个幼儿园,孩子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免费上幼儿园。

    “经济发展了,我们要为大伙儿提供一些社区服务。”王继伟表示。

    但合作社的发展不是没有困难,管理水平难以提升、生产缺乏资金等难题需要解决。这几年与宜信宜农贷合作后,村民们获得了公益性小额信贷的帮助,同时,“爱社员”平台也让合作社的信息与业务的整合能力得到提升。

    作为“互联网+农业”爆发的一年,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发布了自己的农村战略,而将企业社会责任与核心业务同步下沉农村,宜信也并非个案。进入2015年,互联网的“大佬”们几乎都在悄无声息地开始在农村进行扶贫。

    早前,京东请来“小贷之父”尤努斯教授,和格莱珉中国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准备大力开拓广大农村市场;苏宁公益众筹平台正式搭建,主要面向偏远欠发达的农村地区,通过当地乡镇政府、村委会等为项目提供信用评估和背书,为当地的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的发展,提供融资支持、信息发布、销售平台等全方位服务。

    作为阿里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汪向东在近期赣州革命老区电商峰会上进行了“电商进村助力扶贫攻坚”的发言,重点提出了“电子商务+扶贫”的概念,表示这是一种新事物,是新的扶贫方式,符合国家提出的“创新扶贫方式”的要求。

    如何认识这一现象?中国社科院农发所小额信贷研究室主任孙同全表示,互联网企业下沉农村,将改变社会扶贫的参与格局。

    孙同全表示,以前扶贫事业的主要参与者是政府与公益组织,“政府是必须做,公益组织体现的是人道主义,现在企业为什么能大量参与扶贫?互联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微软就曾启动贫困山村和务工人员的电脑技术培训项目,做了十几年,一开始项目做得不好,后来项目越做越好,这是因为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备,网络逐渐普及,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互联网企业进入农村扶贫,既可以拓展业务,又能获得社会声誉,以市场的方式帮助农民有尊严地脱贫。

    但互联网企业做扶贫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挑战,最大的挑战可能就来自于做公益、市场、政府三者不同思维逻辑的碰撞。

    首先企业是基于市场的,而市场的逻辑是强调资源的优化配置、配置的效率,强调增加利润,利益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补偿;而扶贫则是做公益,那就有一套做公益的逻辑,公益强调的是良知、善举,强调公民和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第三类是政府逻辑,扶贫是政府执政目标的要求,强调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这三种逻辑当然有交集,需要结合,但有时又会出现矛盾。你不能够期望一个企业用政府的方式行事,政府要去打造少量的亮点并不难,难在“成规模、可持续、见实效”,而公众要求企业做公益,尽社会责任,但不能让企业放弃市场化的逻辑,牺牲市场效率。

    但我想,这样的矛盾,正是扶贫领域可以创新的机会。

    文化行者青年中心联合创始人

    赵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