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接10版) “参与者心灵得到净化” 青海省社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喇英才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程度来讲,青海和其他省份都大不一样,所以社会工作的需求也不一样。青海社会工作协会根据青海的实际,走出了一条“雪中送炭”式的社会工作道路,得到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在青海,如何让公益更有力量?从青海的山区来说,我们感到就是要集中力量办大事,也就是集中力量办公益——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大家共同努力,就能把事情办成。我们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对自己提出了“四个基本满意”:资助方基本满意,受益方基本满意,当地政府基本满意,社工协会自己基本满意。 公益无大小,民生无小事,凡是有益于青海高原老百姓的事情,我们保证做好。老百姓的困难解决了,参与者心灵得到净化、爱心得到奉献,各方都是收获者。 感谢《公益时报》组织公益行活动!我们青海社工人还是那句话:缺氧不缺精神,缺钱不缺爱心;虽然自然条件差,但是我们的工作绝不差。 “公益从我们自己做起” 北京香港马会会所总经理 唐小尧 我的感触有几个。第一个,感动于吉美坚赞校长坚持21年做一个学校,更不容易的是学校做得很有名气,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学生,我们一定要去想办法帮助他,于是有了这一次的青海之行。 第二个,马会会员给了我很多感动。我们发现学校有很多地方需要帮助,但我们一个机构不太可能解决所有事情。我们在会员群里发起了募捐的号召,短短十天的时间里募捐到了100多万元。我们的会员还拉来了建筑师团队,来之前已经跟校长多次沟通,要给学校做一个整体的建筑规划。来了之后,进行了实地考察,晚上半夜还在和校长一起讨论。整体方案已经基本做出来了,今后还要保证建筑的质量。 第三个,感动于刘京以及他带领的社工联合会、公益时报社,对我们的信赖支持和帮助。我们的公益慈善项目,从第一步像一个小孩到慢慢成长,全是在社工联合会的帮助和支持背景下。包括这一次本来就是给吉美坚赞学校建一个教学楼,现在发展到影响整个青海省的百人公益行。 公益慈善是每一个企业公民应该做的,公益从我们自己做起,这样公益的力量才会越来越强大。 “让更多人对公益有正确认知” 北京香港马会会所会员刊物《庭》主编 李若男 一路上我们看到了许多做得好到令人惊叹的公益项目,听克保厅长讲了很多工作中的事,那是克服各种困难做成事的决心,当我们看到这么多真实的极为认真严肃求实的项目时,也让我们对公益更有信心,也让我们看到公益中的善待,不仅是给人生存的机会更是给人生存的尊严。抛却媒体身份,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传播载体,当我们看到这些并情不自禁的分享出去的时候,已是对公益对正能量做了很好的传播,回归媒体身份,我们有机会有能力让更多的人对公益有正确认知,让整个社会对公益也更有信心。 我们近百人为什么不远万里一个大队伍来到这里呢,在来这里之前,也许每个人都会有这个疑问,毕竟即使在城市,钱可以照捐,新闻稿可以照发。但经过这四天,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有一句歌词便可以做最好的解答: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逐。 公益不是简单粗暴的,捐赠对象的意愿需要尊重,被捐赠对象的意愿亦要尊重,来与他们感受同一种生活,才会知道怎么做更合适更有意义。 所以我们来到这里,跟这里的同胞们吹一样的风,淋一样的雨,看一样的风景,吃一样的食物,呼吸一样的空气,走一样的山路,我们已经路过你们的路,苦过你们的苦(虽然这苦体验的远不足够),接下来,我们希望能尽一切所能为同胞们分享快乐,也希望能尽力帮助同胞们实现大家的生活追求。 行走,去听,去看,是寻找真理的最好途径,当我们一起行走在公益的路上,公益会更有力量。 “交流的快乐,跨界的碰撞” 中国少年儿童救助基金会副秘书长 姜莹 这次《公益时报》邀请我来青海,我立刻做了决定前往,因为青海给我的感觉是两个字:亲切。 儿慈会最大的项目就是在青海玉树,所以从2010年基金会成立至今,我每年都要回到青海。当然在做公益项目之外,更多的感受就是,这片土地给自己带来的宁静和广阔,让我们的整个心灵都得到净化。 其实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会走上公益这条路,为什么会坚定地走上了这条路?为什么这么多的伙伴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多少艰辛,都还坚持在这个行业中不断前行?答案就是我们一直都在追求着内心的这份纯净和感动。 我希望对于青海儿童的救助,无论是成长救助、医疗救助还是心理救助,我们都可以一起更好地合作下去,真正把这一片神圣之地变得更加美好。 通过这几天的公益行,给我最大的一个感受还有两个字:跨界。 因为我做公益十年,其实我不断地遇到我的天花板,我不知道整个公益界或者我们的机构在未来将要如何发展。在遇到这个平台之后,我发现我交了很多不同的朋友,认识了很多机构以及企业,而这就是公益在未来给大家带来的最多的东西,就是让我们进行跨界。就像古语说“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其实我们每一个身边的人都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思想的碰撞,给我们很多的工作启迪以及生活的启迪,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我希望《公益时报》未来有更好的这样的活动,能让我们一起在做公益的同时,享受这种交流的快乐、跨界的碰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