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上接12版) 当初在寺院附近建校,是为了顺应寺规不便招收女生,当福利学校稍有规模时,吉美坚赞便马不停蹄地四处奔波寻求资助,想另外择地建一所女校。问他为何如此执拗地为自己再添负担,他却非常认真地回答:“女童教育是母亲的教育,母亲的教育是人类的根本教育,为了提高全人类的素质必须要重视女童教育。”这样伟大的信念必然会受到神的护佑,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扶持下,2005年全藏区首所女子学校就这样诞生在了高原上。女校的招生面临着更大问题,藏区并非重男轻女,但现实的生存环境需要女性留在家里承担挤奶、制作储存食物、缝补等所有劳动。为了能让女童上学,吉美坚赞想出在学校同时教授文化与更好的生活技能,让家长们发现孩子比他们做得还好,女校招生这才逐渐有了进展。 一起陪同考察的青海社工协会克保会长说:“吉美先生真的非常不容易,做了许多事情,却总遇到无妄之灾。”吉美坚赞听后却笑着说:“有人说我有政治问题,有人说我肯定是大富豪,还有人说我财务不对,其实被误解或被针对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事,我能接受也不会担心,因为我不怕调查,每一个问题我都说得清。”他停了停,目光有些飘远,“其实,在几次向政府提交申办学校的报告不成功后,我去了西藏大昭寺祈愿,结果回来后很快就通过了,这件事应该是我前世许下的愿望吧,我又怎么会伤害它。” 世上最特别的学校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耀在拉加寺金顶时,与寺庙相邻的学校的学生们也陆续走进教室上课了。这里荒凉偏远,离青海省会西宁有6个小时的车程,一行人在S形盘山公路上被甩得七荤八素,可到了学校一下车,就被眼前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所吸引,对于“都市人”来说,这里真可谓是世外桃源了。 学生们纷纷献上哈达,有礼节又热情。放眼望去,发现学生里也有着僧袍的僧人。吉美坚赞解释说:“曾经也有人提出质疑,学校怎么能僧俗合一呢,既怕影响僧侣的宗教戒律,又怕影响公共教育的非宗教性。可是普通学生为什么不能接受藏民族传统教育,僧侣为什么不能接受现代教育呢?”所以与寺庙一墙之隔的学校也给了许多僧人学习的机会,其中不乏来自藏、青、甘、蒙各个寺院的活佛。学校不仅僧俗合一,还有教无类,无论年纪、无论出身,只要想读书来报名,学校都会按顺序给予公平的入学机会。实践证明这种突破是成功的,学校不仅培养了一批精通藏文化的学生,出版了几十本论文集,将200多名毕业生送进大学,还培养了近百名具有现代素养的寺庙管理人员,以及一批优秀的藏族教师。 所以,这里已成为藏区的教育圣地,每到开学季就会有上千名藏族牧民从青海、甘肃、西藏和内蒙古赶来为孩子报名,但遗憾的是,因为学校条件的限制,每次只有200名幸运的学生可以如愿以偿,其他孩子可以轮候下次。 学校设置的学习安排也非常特别,6年学制中前3年为基础部,后3年为职业部,涵盖了公立学校小学到职高的教育内容。学校实行汉英藏三语教学,开设课程有因明学、音律学、历算学、医学、工巧学、语言学等,也有计算机、数理化以及音体美等课程。极为有趣的是,学校将藏传佛教传统教育中的“辩经”模式引入教学中,学生辩论的基础是藏传因明学,不仅是严密的宗教哲学,也是一套逻辑论证的研究方法。藏传因明学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以辩论形式启发思维,渗透原理,提高思辩力,学生们就在自由提问时提过如“吐蕃王朝的最后一任国王因内乱而被杀害对藏族的发展是好事还是坏事”及“你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哪个更重要”这样深刻的辩题。每天大家都会看到在操场上认真辩论的学生们,他们开朗自信、流利自然,已然成为当地的人文之景。 除“辩经”外,学校还将知识竞赛作为特殊训练定期举行。活动由学生自己组织,随机参与,融个人学识才艺展示与集体对抗为一体,让学生变得更加多才多艺多能,看到他们有礼节不拘束的表现,便知行之有效的教育会改变命运,改变人生。小伙子香散说他已经考取了大学,心中有个理想是将来能做一名企业家,大男孩才文多杰说自己还年轻还要多读书,希望能读到博士。每一位学生在接受教育后一定都有了最真的理想,相信他们现在再赶着牛羊的时候,不会茫然看着日出日落、草枯草荣,人生可以被想象的样子,可以更喜悦更丰盛。 考察学校当日,恰逢女校的毕业典礼,我们也非常荣幸地同全校师生一同见证了女同学们的荣耀时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香港马会会所会员张宏女士的女儿在女校做了三个星期的支教小老师,这个在美国读书的16岁女孩一个人克服了高原反应、无常气候、破旧屋舍,还要接受在资源短缺的学校里不能洗澡,每天吃面片汤的环境落差,和小女孩儿们一起吃住,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这与她在美国就是两个世界,而她却计划着还要再来,“马会惠慈善”的传统不仅扎根在会员心中,也将爱心言传身教地传递给了下一代。因她要走,女孩们围着她红了眼眶,这一幕让每个人都禁不住落下泪来。典礼刚一结束,就突然起了疾风骤雨,我们瞬间都招架不住在风中飘摇地向车跑去,而女孩子们不慌不忙地收拾着现场,从我们身边走过时行礼道别,她们小小的坚定的身影,令人坚信,人生绝不会背弃她们。 得他人助,更要自助 吉美坚赞从不认为公益事业是短期项目,不能只等着伸手要钱,更要想办法做到有“自我造血”机能。当学校许多问题最终都演变为经费问题的时候,他开始思索一个更有效稳定的办法,最终大胆地决定成立校办工厂,希望可以实现以商养学的结果。 开发当地丰富的牦牛奶资源,帮助牧民致富,保证学校教育资金的足额投入,满足日益增加的牧区孩子入校需求,吉美坚赞找到了一举多得的好办法——成立果洛州雪域珍宝有限责任公司(属校办企业),并创建奶酪加工基地,还曾特别聘请了美国、尼泊尔、意大利和瑞士的奶酪专家亲临现场指导生产,传授技术,从而生产出了全国唯一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牦牛奶优质奶酪。 雪域珍宝公司坚守着制作工艺与流程,国内外的食品标准全部达标,曾一度远销美国、香港、英国等国际市场。公司2003年获得美国食品药物检测局FDA的质量认证;2007年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取得了硬质奶酪生产技术专利;公司还是国际慢餐协会会员,也是“意大利奶酪协会”唯一来自中国的正式会员。 这样好的技术与产品目前却遭遇了困境,因国内奶产品的一些问题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奶酪便无法再出口,损失掉了最大的销售市场,也赔了许多钱。空有生产力却无法销售出去,这成为吉美坚赞最头疼的问题。“如果公司可以得到专业的帮助,让我们能够更有效地运转起来,我们相信公司未来可以成为学校最大的支持,那时,我们就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学校更多的问题。”吉美坚赞真诚地说,“我们感恩于他人对我们的帮助,我们更想自立自强,有能力自助。” 参观学校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非常多的震撼与感动。其实,不必说走进学校与学生们相处的感受,仅仅说每一位学生老师,每一个相识的藏民对待吉美坚赞的态度,便可知他做的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在藏区非常受尊敬爱戴的被称为“活济公”的阿克秋阳活佛见到吉美坚赞的时候,都热情地捧住他的手用藏语说:“你做的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一定要坚持做下去。” 这一路考察之行风尘仆仆,为了教育,这位已现沧桑的半百之人不知在这“征途”中走了多少个来回。“这二十多年的路我们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虽然学校还有许多要改善的地方,我们也要踏实地一点一点进步,目前,最担心的是孩子们住的因之前地震影响而有裂缝的危房,这也是我们特别着急想解决的问题。我们并不渴求建立一个硬件华丽的学校,这并不会对学生们的学习带来更多帮助,只要学生们在使用的设施是能用且实用的就足够了,所以,改建这些危房,让孩子们能更安全、安心地在学校读书,就是我们目前最想努力实现的事情。”他站在山坡上回望着学校对我们说,暗红的僧衣迎风飞舞,那是一个坚守孤独又释放热情的身影。他并未形而上地照搬佛法布施,而是将佛法更融汇贯通现实,智慧,真的是可以令人受用一生的布施,还有什么会比帮助实现智慧布施而更好的呢! (作者系北京香港马会会所会员刊物《庭》主编李若男 摄影/刘佳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