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慈善家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
   第10版:社会创新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国际 案例
   第14版:国际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一周慈善捐赠
近六成网友支持节假日扎堆举办公益活动
图片新闻
益数字
图片新闻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慈善家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第10版
社会创新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国际 案例

第14版
国际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5年06月09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近六成网友支持节假日扎堆举办公益活动

    1.对于公益组织或商家,在节假日集中推出公益活动,你怎么看?

    A.支持。公众在节假日才有空闲,公益活动多,参与机会也多。59.06%

    B.不太支持。不应过分集中,应当考虑平时多增加活动。27.70%

    C.无所谓。什么时候办活动都可以。13.24%

    2.你觉得公益活动节假日扎堆举办会带来哪些影响?

    A.公众节假日有空闲,选择更多,能够充分找到兴趣项目。39.13%

    B.集中展现,能起到很好的宣传倡导意义。25.33%

    C.项目同质化严重,造成资源浪费。19.44%

    D.应景的意义大于实际作用,不能真实达到公益目的。16.10%

    3.你觉得怎样能够有效避免公益活动节日扎堆?

    A.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积极管控、引导。46.08%

    B.公益行业慢慢形成标准,能够统筹公开活动的实施。41.09%

    C.公益组织自觉安排好全年公益活动。12.83%

    截至2015年6月8日10时

    “六一”儿童节刚刚过去,Cosplay表演、艺术家与小朋友结对画画、儿童话剧、绘画展、跑步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纷纷与公益项目牵手,在六一期间让人有点应接不暇: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举办公益演出,向北京“十大孝心少年”代表和困难群体家庭免费送票,并邀请北京太阳村孩子们登上舞台表演;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开展了名为“宝贝去哪儿”的亲子公益健走挑战活动,鼓励少年儿童和家长一起挑战5公里健走,同时为困境儿童募款,帮助其改善生活,与远方的同龄朋友一起度过愉快而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中华社会发展基金会等在全国免费放映《少年毛泽东》;北京798艺术区香港当代美术馆在当天举办“最艺术儿童节”,希望通过艺术家对前来参观的孩子进行画画技能教授传递互助公益理念……

    如此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一天中集中出现,却让孩子们有些犯难,去哪?如何选择?

    其实,公益项目搭乘节假日扎堆出现,或者商家在活动中引入公益概念的现象,不仅仅只是出现在六一儿童节,植树节、学雷锋日、清明节、春节、国庆等节假日也是公益活动扎堆的时期。

    面对节日后突然冷清的场面,也有网友表示,看似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给参与者提供了多种选择和快乐,但扎堆的公益活动也使得项目与项目间同质化,造成资源浪费。

    有专家表示,社会团体和机构推出各自公益项目出发点是好的,但需要考虑受众的想法和需求。公益项目在节假日集中推出,这使得受众在有限的时间内较难充分选择,项目也会产生冷热不均、达不到好效果的情况。

    《公益时报》联合新浪网、问卷网、凤凰网联合推出“益调查”——“公益项目节假日扎堆出现,你怎么看?”本次调查从6月4日上午10时开始至6月8日上午10时结束,共计有3056人参与此次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59.06%的网友并不反对公益组织或商家在节假日集中推出公益活动,理由是公众在节假日才有空闲,公益活动多,参与机会也多。表示不太支持的仅有27.70%。

    当问及你觉得公益活动节假日扎堆举办,会带来哪些影响时?39.13%的网友认为公众节假日有空闲,选择更多,能够充分找到兴趣项目;25.33%的网友认为集中展现,具有很好的宣传倡导意义;19.44%的网友认为项目同质化严重,造成资源浪费;16.10%的网友认为应景的意义大于实际作用,不能真实达到公益目的。

    对于如何有效避免公益活动节日扎堆现象的出现,46.08%的网友认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积极管控、引导;41.09%的网友觉得需要公益行业慢慢形成标准,能够统筹公开活动的实施;12.83%的网友认为,公益组织自觉安排好全年公益活动。

    网友留言:

    俺要努力进化成学霸:

    浮躁的社会。虽然很多人是在赶热闹,但总比一个人都没有的好。

    环境保护主义者联盟:

    公益常态化,爱心成习惯,社会生态才可步入良心循环!

    枫林:

    企业捐赠获得影响力回报这个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拿受益人作为道具就是另一回事儿了,受益者本人的尊严和隐私必须得到尊重。所以希望在实际策划相应活动时要注意考虑到受助受益者的尊严问题。

    石羊评论:

    只有节日,容易凝聚点儿人气儿。

    ■ 本报记者 张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