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人物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视觉
   第14版:国际-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崔子研:咋个感恩
褚蓥:“互联网+”大势将催生“共享公益”
周妮娜:改造官网,让筹资更高效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人物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视觉

第14版
国际-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5年05月12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褚蓥:“互联网+”大势将催生“共享公益”

    “互联网+”大势将催生“共享公益”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褚蓥/文

    今年年初,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概念,是在传统互联网的基础之上对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作用的深入解读和进一步发展。而关于这个概念,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总裁俞永福也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解读,他提出了两个概念,一个是“+互联网”,一个是“互联网+”。

    所谓“+互联网”,指的是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简单叠加。两者之间只是物理式的组合,解决的是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一组合本身并不会带来传统产业的质变。比如,早先的滴滴打车,解决的是人们打车难的问题,但打车的需求和出租车的供给是既存的,并不因滴滴打车而改变。

    所谓“互联网+”,指的是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重新改造。其在融合了传统产业之后,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再造,从而创造出了一个新的产业。这一组合是化学式的质变,会带动一个新的产业的出现。比如Uber,提供的是专车服务,而且将专车服务的重点放在了共享之上,即将社会的闲散车辆利用起来,为有需求的人们提供服务,这也就是著名的“共享经济”的概念。

    所以,“互联网+”这个概念是对传统互联网信息传输服务的一种超越,是运用互联网解构传统产业,带来社会经济的增量发展。其对人们消费场景做出重新构建,也即对“共享经济”的一种深度发掘。

    那么,“互联网+”是否可以运用于公益行业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一旦“互联网+”进入公益行业,其也将发挥解构传统公益行业的作用,带来公益行业的质变。

    传统公益人在使用互联网时,无非把互联网当成一个传播载体,即向公众传播各类公益信息,吸引公众关注和捐赠。因此,在网络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类“耸人听闻”或“催人泪下”的个案,因为十分触目惊心而募得大笔善款。

    但在“互联网+”大势下,这套做法将玩不转。在“互联网+”大势下,什么样的公益才是主流呢?一定是城市社群内的互助公益活动。这也就是说,在“互联网+”大势下,公益将不再停留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而将深入城市社群之中,以满足社群的更多样化的需求为要旨。比如,笔者曾见到某个在城市互助项目,A家富裕,B家贫困,但A家因为工作时间紧,下班晚,没空接送放学小孩,B家有空闲。两家通过该项目的网络平台了解对方需求后,达成互助关系:A家定期付给B家一部分费用,B家代为接送小孩。这一项目虽然也是传统的扶贫项目,但却达到了传统扶贫项目所无法企及的几个效果:第一,摆脱了单纯的资金救助模式,让贫困者自力更生;第二,立足于捐赠人现实需求,改变了捐赠人无偿捐赠,动力不足的尴尬;第三,超越扶贫本身,重塑城市社群成员间的信任关系,实现了更高价值的社会效益。

    所以,在“互联网+”大势下,传统公益这一模式也将被解构,而一种全新的立足于城市社群内部的公益模式将出现。这种模式将协同社群内外的各种资源,以更为有力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