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越南顺化市Vo Thi Sau街道的拐角处有一家特殊的茶室。这家装修古朴的茶室基本使用竹木家具,供应传统的顺化绿茶和越南茶点,价格公道。在茶室显眼的位置挂着一块小黑板,上面画着简单的手语手势,诸如“你好”、“谢谢”、“再来一杯”等——在点单的时候,你也许需要用这些手势和患有听说障碍的服务生交流。 另辟蹊径的筹资方式 Healing the Wounded Heart(治愈受伤之心)诞生于2002年,最初是顺化医学院遗传咨询与残障儿童中心(Office of Genetic Counseling & Disabled Children,下文简称OGCDC)发起的一个针对残障少年就业项目。一年后,美国非营利组织SPIRAL Foundation加入合作,项目正式更名为Healing the Wounded Heart(下文简称HWH)。该项目不仅为17名残障青年提供了就业机会,它设立的子基金还是OGCDC幼儿心脏手术项目最稳定的捐赠源。 HWH如今的运营模式,可追溯到SPIRAL Foundation和OGCDC此前分别运营的两个独立民间项目。2003年,SPIRAL Foundation副会长Marichia Simcik Arese认识了时任OGCDC主任、正在为需要心脏手术的儿童寻求持续性资助的Nguyen Thien Nhan博士。Marichia从Nhan博士那里了解到,在越南,曾在越战期间被美军播撒剧毒化学除草剂“橙色制剂”地区的新生儿,残障率比周边未播撒药剂村庄高出9.5倍。这位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参与反越战和平行动的意大利女士决定为这些残障孩子做些事情。 回忆HWH项目的源起,Marichia介绍道:“我们的目标是为心脏手术筹集资金,但我们很清楚,我们不希望向富人伸手要钱。与此同时,有那么多的残障孩子需要工作。于是我们思考,是否有可能通过一些方法,既让这些残障的孩子获得收入,又可为手术筹钱。” 早在1998年,Marichia就曾在越南首府河内市主持了一项帮助黑苗族青年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的非营利项目。通过销售这些传统手工艺品,许多黑苗族青年获得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公平贸易理念的引入,为解决当地贫困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顺化,她沿用了黑苗族手工项目的经验,在顺化残疾人就业培训发展中心培训孩子们用丝绸制作手提包和枕套。过程很困难:丝绸成本较高,初级制成品的售价却不高,加之一些孩子有一定的智力障碍,制作过程艰难,残次品率高。 为了控制成本,Marichia决定采用废弃的电话线、易拉罐、塑料管来制作环保手工产品。很快,这些免费的材料在众人的不断尝试下变成了独具特色的工艺品。学员们掌握了产品制作工艺后,Marichia又引入一些适合美国和意大利市场的设计。 “有时某人有个大致的想法,抛出一个简单的模型,大家便围坐在一起讨论。有人建议在那儿加条线,有人建议用黄色而非紫色,几轮讨论下来,一个完整的设计样式就完成了。你要知道,整个交流过程基本靠手语和肢体语言完成,这是最有趣也最有挑战的。”Marichia说。 营造公共空间 2009年春天,为了开拓本土市场,HWH茶室在顺化开张。HWH工作室生产的工艺品终于在越南有了自己的陈列空间。此前,产品均被运往美国和意大利,仅在异国销售。 HWH茶室位处顺化最繁闹的酒吧区,是国外游客出入最频繁的地区。环绕茶室的是各种主题酒吧和充斥着异国情调的餐吧。和周遭的热闹嘈杂相比,HWH茶室绝对是闹中取静的好去处。 茶室的开张为HWH项目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开张仅三年,利润就支持了20例心脏手术。 在经营功能之外,HWH还希望将茶室打造为“促进不同群体相互交流和理解的公共空间”。货品陈列架上展示的手工制品吸引着游客的目光。当他们迈入茶室后,会了解到这些工艺品背后的故事。来去匆匆的游客不仅带走了工艺品,也留下了他们对残障群体的支持。茶室的留言本上写满了各种语言的祝福。 对那些长期独处的残障青年而言,成为茶室的服务生也是一件不小的挑战。和顾客的交流基本通过手语完成,由于文化差异,交流过程中难免出现偏差。不过,大部分情况下,茶室的客人总是会充满好奇地向服务生们讨教基本手语,双方都能收获愉快的沟通。 清晰的多方共利模式 相较于时下流行的社会企业概念,Marichia更喜欢使用“人道主义企业”来描述HWH从事的事业。 Marichia解释道:“挣更多的钱从来不是我们的目标,即便这可以扩大援助规模。我们看重过程胜过结果,关注质量胜过规模。对我们这个项目而言,友谊、尊重、家庭、认同、慈爱、对弱者的觉醒等价值才是第一位的。” 在人道主义理想的支持下,HWH团队一直默默地、诚恳地工作着。HWH项目希望创造一种“双重幸福(Double Happiness)”。在HWH的项目经理Nguyen Thi Lan Hueng看来,“双重幸福”的主体是在HWH工作室和茶室工作的残障青年,他们的“创造”和“给予”是构成“双重幸福”的两个关键步骤。 通过HWH获得“双重幸福”的不仅是残障青年。HWH有着完整详尽的项目设计,环环相扣,并力图造福链条各端:生产环节,17名残障成员获得了就业机会;销售环节,游客购得独特的旅游纪念品,并通过购买活动参与到当地社区生活;利润分配环节,残障成员获得工资、项目获得运营经费、需要心脏手术的幼儿获得捐赠。每个参与者都受益其中。 每年夏天,HWH会组织项目团队去探望接受心脏手术治疗的孩子。“每个HWH成员都通过劳动创造价值,为孩子们贡献了手术费用,他们与社区紧密相连,是社区的积极参与者。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探访为他们提供和社区成员的交流机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所在。”HWH项目经理Nguyen Thi Lan Hueng介绍。 成长中的大家庭 令人惊叹的是,HWH团队保持着极强的稳定性,十多年间从未流失过一名“员工”。 “你很难定义HWH和这些残障青年的关系。他们在这里成长,他们学习、创造,互相支持,每个人之间都有强烈的情感联系,就像一个超级大家庭。”Nguyen Thi Lan Hueng说。 聋哑工匠Nguyen Van Nhanh就是HWH工作室的一位资深学员。来自身体的残障和母亲早逝、父亲再婚的童年经历并没有击垮这位年轻的小伙。在HWH,他设计了一系列由废旧易拉罐制成的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碗盆,并获得了这些产品的“命名权”。每月170万越南盾(折合人民币近6000元)的工资使他有能力支撑全家的生活。 一个现实原因是,在工作机会相对稀缺的越南中部地区,残障人士获得工作的机会十分有限。如果离开HWH,即便是这些受过培训、有手艺在身的残障工匠,也不可能找到像HWH一样提供丰厚薪水、医疗保险和营养午餐的工作。 Marichia坦承:“并不是因为我们做得有多好,而是他们的选择空间真的很小。” 值得一提的是,对其中一些残障工匠而言,HWH不仅为他们带来了工作,还带来了爱情。两对残障青年在HWH相识、相恋,并最终走向婚姻。 “你知道的,当你开始拥有恋人、家庭,乃至孩子的时候,你会感到生活充满希望;当你的工作能为他人的生命带去希望,你会充满前进的力量。希望和奉献,实在是我们生活中太重要的东西。在HWH,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收获了对生活的希望、对未来的愿景和对生命真谛的新理解。”谈及“准妈妈”Lê Lê Th Uyên Phng时,Marichia变得兴奋起来,话语间透露出一种祥和的、源自母性的温暖。 (据CAPE/全球青年实践网络) ■ 郑悦/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