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趋势
   第11版:社会创新
   第12版:国际 案例
   第13版:慈善家回访
   第14版:寻找慈善传统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
企业募捐需重视文化背景
让公益红包飞一会儿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趋势

第11版
社会创新

第12版
国际 案例

第13版
慈善家回访

第14版
寻找慈善传统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新闻内容
2015年03月03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企业募捐需重视文化背景

    在企业募捐过程中,募捐方案的设计是一项专业而艰巨的工作。不少慈善组织常因为募捐方案设计不佳而遭到企业拒绝。实际上,在设计募捐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多项因素,其中,文化因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企业募捐通常是以公益营销为最终出口的,公益营销的对象是企业的产品。根据产品的性质不同,可以将产品分为两种:享乐型产品和实用型产品。所谓享乐型产品,指的是以享乐为目的的,能够给人带来愉悦和精神体验的产品;而所谓实用型产品,则指以实用功能为主的产品,通常是生活日用品。

    两种产品的区别在于,享乐型产品注重精神体验,并部分带有颓废的含义,消费者在消费时容易产生内疚感,从而减少消费的愉悦度;而实用型产品则实实在在,消费者不会产生内疚感,但也没有什么愉悦度产生。

    针对这两种不同类型开展公益营销会有何不同的结果呢?有学者对其开展了研究,结果令人大为疑惑。首先是美国学者的研究。他发现,在美国做公益营销,如果营销对象是享乐型产品的,则消费者的内疚感会减少,而愉悦感会增加,因为他们感觉自己一边在消费,一边也在做慈善,是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如果营销对象是实用型产品的,则不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然后是我国学者以及亚洲其他地区学者的研究。他们发现,在亚洲地区做公益营销,如果营销对象是享乐型产品的,则消费者的感觉没有多大变化;如果营销对象是实用型产品的,则消费者的愉悦感会大幅提升,人人纷纷认为“这种感觉棒极了”。

    那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导致两种产品在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营销效果呢?答案是文化差异。西方国家的人们崇尚内疚文化,而东方国家的人们崇尚羞耻文化。两种文化的区别在于:西方国家的人们重视自己的内心感受,特别强调自己做错事后对别人的负罪感和责任感;东方国家的人们格外关注别人对自身的态度,别人的轻视和不尊重是造成人们内心不适感的源泉。

    受这自身文化的影响,西方国家的人们一旦消费享乐型产品,就会出现强烈的内疚感。而公益营销则能够让消费享乐型产品看起来像是在做好事,因此也就能降低消费者的内疚感。所以,在西方国家,公益营销是推动享乐型产品销量增长的有效手段。而在亚洲国家,人们消费享乐型产品不太会产生内疚感。但人们注重别人的看法,而消费实用型产品则会使其被视为节俭、务实,并由此产生荣誉感。针对实用型产品的公益营销能够增强这种荣誉感,令人们感觉自己不仅节俭、务实,还做了好事。所以,在东方国家,公益营销是推动实用型产品销量增长的有效手段。

    结合上述文化差异因素,在设计企业募捐方案时,募捐者应综合考量,做出针对性的调整。由此,才能保证捐赠款项的顺利“落袋”。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褚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