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企业募捐过程中,募捐方案的设计是一项专业而艰巨的工作。不少慈善组织常因为募捐方案设计不佳而遭到企业拒绝。实际上,在设计募捐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多项因素,其中,文化因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企业募捐通常是以公益营销为最终出口的,公益营销的对象是企业的产品。根据产品的性质不同,可以将产品分为两种:享乐型产品和实用型产品。所谓享乐型产品,指的是以享乐为目的的,能够给人带来愉悦和精神体验的产品;而所谓实用型产品,则指以实用功能为主的产品,通常是生活日用品。 两种产品的区别在于,享乐型产品注重精神体验,并部分带有颓废的含义,消费者在消费时容易产生内疚感,从而减少消费的愉悦度;而实用型产品则实实在在,消费者不会产生内疚感,但也没有什么愉悦度产生。 针对这两种不同类型开展公益营销会有何不同的结果呢?有学者对其开展了研究,结果令人大为疑惑。首先是美国学者的研究。他发现,在美国做公益营销,如果营销对象是享乐型产品的,则消费者的内疚感会减少,而愉悦感会增加,因为他们感觉自己一边在消费,一边也在做慈善,是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如果营销对象是实用型产品的,则不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然后是我国学者以及亚洲其他地区学者的研究。他们发现,在亚洲地区做公益营销,如果营销对象是享乐型产品的,则消费者的感觉没有多大变化;如果营销对象是实用型产品的,则消费者的愉悦感会大幅提升,人人纷纷认为“这种感觉棒极了”。 那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导致两种产品在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营销效果呢?答案是文化差异。西方国家的人们崇尚内疚文化,而东方国家的人们崇尚羞耻文化。两种文化的区别在于:西方国家的人们重视自己的内心感受,特别强调自己做错事后对别人的负罪感和责任感;东方国家的人们格外关注别人对自身的态度,别人的轻视和不尊重是造成人们内心不适感的源泉。 受这自身文化的影响,西方国家的人们一旦消费享乐型产品,就会出现强烈的内疚感。而公益营销则能够让消费享乐型产品看起来像是在做好事,因此也就能降低消费者的内疚感。所以,在西方国家,公益营销是推动享乐型产品销量增长的有效手段。而在亚洲国家,人们消费享乐型产品不太会产生内疚感。但人们注重别人的看法,而消费实用型产品则会使其被视为节俭、务实,并由此产生荣誉感。针对实用型产品的公益营销能够增强这种荣誉感,令人们感觉自己不仅节俭、务实,还做了好事。所以,在东方国家,公益营销是推动实用型产品销量增长的有效手段。 结合上述文化差异因素,在设计企业募捐方案时,募捐者应综合考量,做出针对性的调整。由此,才能保证捐赠款项的顺利“落袋”。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褚蓥/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