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分享
   第06版: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分享
   第07版: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记录
   第08版: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记录
   第09版: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记录
   第10版: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担当
   第11版: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担当
   第12版:专题
   第13版:社会创新
   第14版:国际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基金会平台化催动团队生态化
《慈善法》与行业价值链
公众筹款,你“萌萌哒”了吗?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分享

第06版
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分享

第07版
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记录

第08版
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记录

第09版
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记录

第10版
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担当

第11版
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担当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社会创新

第14版
国际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5年02月10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慈善法》与行业价值链

    关于全国人大正在起草的《慈善法》,各家的点评依然不少。但笔者认为,在现阶段,探讨《慈善法》的具体规则尚不足以解决全部问题。我们还应回头看看我们到底需要《慈善法》解决什么问题?这即是说,我们需要认真地探讨《慈善法》的历史重任到底为何?笔者以为,除了老生常谈的清除慈善事业发展的制度障碍,规范慈善组织运营以外,《慈善法》的历史重任还应包括如下两项:

    第一,构建行业价值链。什么叫行业价值链?就是在一个行业中,不能由一家组织包打天下,把所有人的活都干了。如若过度“贪心”想要把啥事都干了,只会导致“门门精通,样样疏松”的结局,最终使得整个行业不能称其为行业。在世界范围内,慈善行业之所以能被称为“行业”,正是因为慈善事业是一条完整的价值生产链,无法由任何一家组织包揽全部工作。其价值产出必然是通过不同机构间的分工合作实现的,且各家机构有着不同的机构定位和价值取向。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我国的慈善行业尚不成为一个行业。中国的慈善事业是单中心的,一元的。其只有政府一个中心,以及在政府之下伴生的大量“官不官、民不民”的所谓慈善组织。这些组织为完成政府下达的任务而运转,并依靠着政府给予的资源维持生存。如此格局的长期存在导致我国的慈善事业发展滞缓,不足以成为一个行业。

    对于《慈善法》而言,如果其希望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真正繁荣,就需要在推动慈善价值链构建方面多下点功夫。其需要大力变革既有制度中制约慈善组织社会化发展的内容,去除其中为迎合计划经济下的社会管理的需求而设计出来的制度,并结合市场经济下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

    第二,打通商业与慈善的隔阂。21世纪的世界慈善是什么样的慈善?是市场化的慈善!美国从1980年里根改革开始就全面推动慈善行业的市场化转型。到如今,西方国家的慈善行业已经基本完成了市场化转型。受此影响,西方慈善领域中各种创新工具层出不穷,慈善事业效率大为提升。

    什么是市场化?往小了说,是往慈善领域中引入市场化运营的工具,往大了说,是打通慈善与商业的隔阂,改造整个社会结构。在我们原有的社会结构中,慈善和商业是社会的两头,而且是最大的两头。两者间泾渭分明,而在此之间,是一大块空白地带。由此,社会形成了一个“工”字形结构。

    市场化就是要改造这种结构,打破商业与慈善的隔阂,大力发展中间的空白地带,创造出一个“橄榄形”结构。这也就是说,在市场化格局下,各种处于中间地带的机构形式,比如社会企业、公益创投、有责任心的商业企业等,会不断出现,充满整个空间。由此,才能集合全社会的力量,解决社会的现实问题,推动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我国目前还处在原始的“工”字形结构下。所以,《慈善法》应该致力于改变这种结构,推动处于中间形态的组织形态的发展。这也就是说,《慈善法》不该再走仅谈慈善、禁止任何盈利性行为的老路,而是应该淡化这道门槛,鼓励多种形式的组织并存。由此,我国的慈善事业才能够真正繁荣。

    综上,我国的《慈善法》本次是被寄予厚望的,希望其能不负众望,达成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快速发展的伟大目标。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褚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