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分享
   第06版: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分享
   第07版: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记录
   第08版: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记录
   第09版: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记录
   第10版: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担当
   第11版: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担当
   第12版:专题
   第13版:社会创新
   第14版:国际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国内法律政策已使大额捐赠受限
“e互助”发起首例互助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分享

第06版
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分享

第07版
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记录

第08版
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记录

第09版
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记录

第10版
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担当

第11版
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担当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社会创新

第14版
国际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5年02月10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2014中国捐赠百杰榜》解析
国内法律政策已使大额捐赠受限

    2015年2月6日,《2014中国捐赠百杰榜》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正式对外发布。

    该榜单入榜人员捐赠总额(含承诺)超过304.16亿元。马云因捐赠个人持有价值超过169亿元的阿里巴巴股份而位居榜单第一,同样捐赠个人持有阿里巴巴股份的蔡崇信以72.4亿元的额度排名第二,何享健以4.25亿元的捐赠额排名第三。25人继2013年之后再次入围,王健林、古润金、刘绍喜、孙荫环、许家印等5位慈善家连续四年入围此榜单。24位捐赠者贡献了1亿元及以上额度的善款,之前三年的“亿”级捐赠者人数分别为18、17和22。中国大企业家们的慈善意识正集体爆发。

    从捐赠投入领域来看,有超过257亿元的善款捐给了各类慈善机构,且并未限定使用领域,非定向捐赠占总额的84.42%。从捐赠者所属行业来看,从事房地产行业的个人或家族数量为35个,继续位居所有行业第一,但此人数已明显低于往年。榜单中还出现了4位无法从公开资料获得所从事职业信息的捐赠者:天津大学92级校友郑东,广东省东莞市广西商会副会长李运荣,以及两位分别来自山东和山西的彩票获奖者。

    向境外捐赠规模

    首次超越向境内捐赠

    由于马云和蔡崇信的股权捐赠,2014的捐赠百杰榜出现了很多特殊情况。2014年,中国捐赠百杰榜入榜人员的大额捐赠总额为304.16亿元,与2013年的147亿元相比有了大幅提升,同比增长107%。马云及蔡崇信的该项股权捐赠也成为继曹德旺、海航集团捐赠之后最大两笔股权捐赠,并且也是目前已经实现的中国大陆地区最大两笔捐赠。马云和蔡崇信两人未来打算设立的公益信托基金,由新加坡的慈善机构分步接收两人持有的总计5000万股阿里巴巴股份,这也使得向境外捐赠规模首次超越境内捐赠,在本榜单统计的大额捐赠中,境外机构接收的捐赠总额超过242亿元,占总数的80%。地域分布上,广东入榜人数仍然排在第一,而浙江捐赠者则最慷慨。

    对于马云和蔡崇信选择向国外基金会捐赠的原因,章高荣分析,国内目前的法律框架无法实现股权捐赠成立公益信托;股权捐赠数额往往非常巨大,现行税收优惠对此来说并无吸引力,而现代企业家的财富多以证券股票形式持有;国内基金会接受股权捐赠后,上市后增值部分需缴税25%。种种法律政策上的不足已经造成国内大额捐赠的受限。

    境内基金会接收捐赠

    近半流入高校基金会

    在境内机构部分,各基金会接收了超过45亿元的捐赠,占总额的15%;这其中,各高校基金会接收捐赠总额超过21亿元,占基金会接收捐赠总额的将近一半,也即占到了榜单统计全部捐赠量的近7%;全国各慈善会系统接收了近6亿元捐赠,占总额的1.96%;而各级政府在本次统计中接收的捐赠仅为3.58亿元,占总额比重1.18%。不过,政府直接接收捐赠的减少,并不意味着政府在公益捐赠中的作用减弱。2014年,广东扶贫济困日的所得2.28亿元全部由广东省扶贫基金会接收,但该活动仍然具有较强的行政色彩。同时,地方各级慈善会也大多仍然是在体制内发挥作用。

    从捐赠笔数上来看,基金会也是年度大额捐赠的最主要接收方,共有106笔大额捐赠流入基金会,其中高校基金会接受的捐赠就达到了52笔。其他主要接收方包括各级政府、慈善会系统,以及部分社团形式的公益组织。

    2014年,有9位女性慈善家登上中国捐赠百杰榜,创造了新的纪录。其中张欣、宗馥莉和宋治平三人的捐赠规模达到了1亿元以上,除宗馥莉和梁少贞之外,其余的女性捐赠者均为首次上榜。

    ■ 本报记者 王会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