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分享
   第06版: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分享
   第07版: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记录
   第08版: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记录
   第09版: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记录
   第10版: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担当
   第11版: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担当
   第12版:专题
   第13版:社会创新
   第14版:国际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我记录的“坤坤的故事”
跟领导人赴灾区
的那些事儿
翻越高黎贡,山与老兵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分享

第06版
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分享

第07版
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记录

第08版
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记录

第09版
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记录

第10版
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担当

第11版
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担当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社会创新

第14版
国际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5年02月10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乐:
跟领导人赴灾区
的那些事儿

    每次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事件发生时,他都第一时间随党和国家领导人奔赴事件现场进行报道,他的讲述包含了很多时政新闻背后、大家看不到的故事。

    记者这个职业对我来说曾经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是半路出家。2003年大学毕业之后,考入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了5年新闻节目的播音员和主持人。2008年调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时政采访部,这些年跟随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内事和外事新闻采访报道。为什么说是挑战呢?因为离开话筒去做记者是挺难的,过了这么多年,现在想想还是难。但正是因为这个难字,才让新闻采访报道有了魅力,也正是因为有了难字,才让记者可以有实现自己价值的空间。

    跟随党和国家领导人采访,许多人认为是很风光的事,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知道,领导人的一举一动,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影响着国家大政方针的走向,也代表我们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所以时政新闻采访报道中,各方面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也有人说,时政新闻报道不就是拿稿子发通稿吗?其实不是这样的,发通稿,时政新闻报道需要,我们有相对统一的口径,还有相对统一的导向,但是更多是我们自己通过自己的笔、通过摄像机和录音机记录每一个瞬间,把大家想知道的都呈现给大家。

    这也是现在中国之声时政新闻报道创新的一个方向,同时也是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一个主要原因。说到公益,就不得不提到这些年我们国家发生了一些自然灾害,在自然灾害面前,看到了人民财产损失,也让我们痛心。我们也注意到,每次大灾难发生的时候,首先闯进现场的有几类人,第一类是人民子弟兵,第二类就是我们的同行记者。

    但是大家不要忘了,这个时候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其实也是蛮拼的。每次特别大的灾难到来时,领导人要第一时间到灾难现场。不管灾难现场有多远,有多么不好走,一定要保障他们第一时间到达。为什么要保障他们第一时间到达呢?好多人可能想,因为他们是领导,所以要保障他们第一时间到达,其实不是的。领导人到达灾难现场一方面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受灾群众带去慰问,也给他们渡过难关的坚定的信心。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每次灾后第一时间总理到现场,随行的民政、卫计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军方的人都要到现场。来到现场,有的时候在帐篷或者户外,现场面对面地、一一敲定非常关键的抗震抢险救灾的事情,这在抗震救灾宝贵的时间里面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年我随领导人到重大灾害的灾区采访,案例很多,感受很多。看到他们乘坐各种交通工具,看他们睡帐篷,睡火车,看他们躲避山上滚落的山石,也看到他们连续一天一夜的工作,早晨6年回到火车睡上两三个小时,9点天亮了,再回到灾区现场。

    以2010年发生在甘肃的泥石流灾害为例,当时是晚上10点多发生的,我们深夜接到任务,第二天上午马上坐飞机,随着时任总理温家宝去灾区。当时是怎么去都没有定好,好多事情都是从北京飞到甘肃的过程中,在空中敲定的。第一站我们飞到甘肃天水机场,到达机场后,在没有更好办法的情况下,动用几架直升机,飞到一个开阔的地段,然后坐车,堵车以后,我们就步行40分钟到灾区现场。

    说到公益,我还想到离现在很近的事情,就是2014年11月,我跟随李克强总理到佑安医院看望艾滋病患者,总理对志愿者的工作给予最大的肯定。《公益时报》发布了“2014十大公益新闻”,我注意到前三条都是时政新闻,也感受到公众对国家更高层面能够更多地关注和支持公益事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