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社会创新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专题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国际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长江源烟瘴挂峡谷发现多种珍稀动植物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社会创新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专题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国际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5年01月20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长江源烟瘴挂峡谷发现多种珍稀动植物
政府、民间等多方力量构筑绿色屏障

    科考队队员和志愿者在了解当地情况、实地勘测

    此次,科考队经过近10个月观测,发现多种保护动物。

    2015年1月14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青藏高原生态调查报告会上透露,经过近10个月的定点观测,在长江源烟瘴挂大峡谷方圆40平方公里区域记录到雪豹、白唇鹿、马麝、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等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兔猻、猞猁、水獭、藏原羚、盘羊、岩羊、石豹和棕熊等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缘毛紫菀、密生波罗花等有种子的植物200多种,其中国家二级以上保护植物4种。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认为,此次科考区域和科考成果有重要意义。

    第二阶段调查将开始

    本次调查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青海省玉树州政府主办,绿色江河承办,曲麻莱县曲麻河乡政府、措池村社区共管委员会、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协办。2014年12月,以绿色江河的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为基地,“长江第一大峡谷——烟瘴挂生物多样性调查”第一阶段的调查工作结束,第二阶段的调查即将开始。

    “力争在2014年的基础上,再通过一年的努力,彻底摸清烟瘴挂峡谷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家底,促进烟瘴挂峡谷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伟表示,希望借助政府、民间及当地社区等多方力量,为烟瘴挂筑起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同时也为当地牧民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途径,让当地牧民和当地社区充分受益。“通过生态资源的永续利用,促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保护,最终推动政府以立法形式为我们国家、我们的子孙,乃至为全人类,永久保留一段自然的长江河道和长江最后一个自然峡谷,为三江源及中国青藏高原其他区域,做出可持续利用与永续保护的示范。”李伟说。

    近年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关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开展了系列公益活动。2010年资助“绿色江河”组织,开展长江冰川考察项目,提供了长江源最大的岗加曲巴冰川退化4000米的报告,在联合国气候谈判大会引起强烈反响。2012年开展青藏高原斑头雁保护项目,使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受到保护。2013年支持开展“清洁青藏线”活动,青藏公路沿线垃圾污染问题受到关注。

    120天考察40平方公里

    烟瘴挂峡谷是长江上的第一个大峡谷,位于海拔4500米的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曲麻河乡措池村。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冰川、雪山融水与长江南源当曲汇合后称为通天河,宽达数公里的辫状河道被冬布里山阻挡,通天河收为一束,形成万里长江的第一个峡谷——烟瘴挂峡谷。通天河在莫曲河口被冬布里山阻挡,河水在群峰之间左右冲闯,形成这条10余公里长的水上通道。峡中河流蜿蜒曲折,河流两侧的山峰耸入云端,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成就了长江最神奇壮美的峡谷。

    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完成了初步调查,在此基础上完成烟瘴挂生物多样性考察计划的制定,以及考察队的组建。2014年4月底,来自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成都、西安、西宁、兰州、格尔木的动物学家、植物学家、人类学者及电子工程师、电力工程师、摄影师、医生、漂流探险家、攀岩高手、专业驾驶员、本地牧民及后勤协助人员等,在位于唐古拉山镇沱沱河畔的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集结完毕,经过短暂休整,先后分水陆两路进入烟瘴挂,建立考察营地、安装考察设备和开展调查工作。

    其中,大规模考察工作持续120天,在10公里长的峡谷的两侧建立了两个野外考察营地,调查范围40平方公里。其中6台车辆和3条船只参与了人员和物资运输,行程50000公里,架设了39台红外相机和8台云台摄像机,共计有67名志愿者参与。

    调查采取摄录像方式,在10公里长的峡谷内安装了39台红外照相机,一旦野生动物进入拍摄区域,红外相机可以连续拍摄3张图片,同时启动摄像功能。根据数月的观测数据发现,烟瘴挂峡谷内雪豹的种群密度是世界最高的,每100平方公里的数量超过20只。据以往记录,中国境内的雪豹分布的平均密度是每100平方公里0.5—0.6只。但烟瘴挂的雪豹密度远高于此。仅在4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9—14只个体。

    呼吁禁止影响该区的

    开发活动

    烟瘴挂野生动物数量超乎想象,雪豹9-14只、野牦牛20只左右、白唇鹿50-80只、马麝狼10只左右、岩羊500-800只,还有一定数量的兔狲、棕熊、石貂、猞猁、狐狸等。烟瘴挂峡谷内植物学考察,缘毛紫菀、密生波罗花等有种子的植物200多种。草地几乎没有放牧活动干扰,以针茅、嵩草、苔草为主的草地质量非常高。这里草地面积虽然不大,但生产力极高,所以能够养活数量较大的食草动物。特殊的岩石地貌把周边降水蓄积到峡谷内部,更有利于牧草的发育。烟瘴挂峡谷中沟壑纵横,分布着极其丰富的植被类型,包括草原、草甸、山谷草甸、谷坡灌丛等,满足了不同动物的食物需求。

    但是主办方也为烟瘴挂峡谷的未来感到忧虑。据说在峡谷东口的牙哥拟建设一座水电站,项目一旦上马意味着大型机械将对这一带进行开肠破肚的开挖。那时,开山破土的爆破声划破峡谷的宁静,烟瘴挂的野生动物只能四处逃窜。如果大坝蓄水成功,长江最后的急流——通天河便停止了奔涌,水位提升40米,回水100公里,烟瘴挂峡谷中主要草场将被淹没水下。等到工地趋于平静,回归的岩羊、雪豹们,因没有足够的食物来源而逃离,烟瘴挂的食物链将彻底断裂。

    来自环保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所、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大自然保护协会、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绿色江河等单位专家,一致认为此区域地处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建议进一步加强对该区的科学研究和监管保护,同时呼吁严格禁止一切影响该区的开发活动。

    (徐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