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年1月4日15时50分,何振梁先生因病去世。 这位和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老人,不仅是“北京奥申委最年长的志愿者”,还是公益事业的参与者与推动者。他协同中华慈善总会向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捐赠26万元,帮助当地建成200眼积水水窖,解决了两个村1000余人的吃水问题;在国内首次对儿童少年心理、身体健康进行长期持续性救助的慈善工程启动仪式上,他向为儿童公益事业做出贡献的人员深情致敬。 “当大公益时代来临的时候,每个人、每个机构都要思考,我们到底能够为它做些什么?我想,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大家都应该有所贡献。”何振梁曾经这样思考。 为公益“出一点微薄之力” 2008年11月下旬,一封感谢信从中国的西北部甘肃省邮寄到北京,收件人是中国奥委会荣誉主席何振梁。这封感谢信与奥运无关,却与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1000余人解决吃水难的问题有关。2月份,何振梁协同中华慈善总会爱心工程委员会向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捐赠26万元,帮助当地建成200眼积水水窖,解决了2个村1000余人的吃水问题。 “陇中苦瘠甲天下,东乡苦瘠甲陇中”,这是流传在甘肃中部的一句谚语,其中的“东乡”就是东乡族自治县。东乡县是国列省扶重点贫困县,境内山大沟深,十年九旱,自然环境恶劣使当地群众生活十分困难。多年来,各级政府的扶贫救济已经使东乡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但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干旱山区,吃水难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视水贵如油”的现象仍然存在。 与甘肃省民委进行沟通后,何振梁与中华慈善总会爱心工程委员会最终选定东乡族自治县的董岭乡大山村和苏尚村为受助地,26万元善款用来为当地群众修建200眼积水水窖,彻底解决这两个村1066人的吃水问题。除了中华慈善总会的支持,何振梁的捐赠也得到了一些企业的响应,纷纷加入了捐赠行列。有的企业捐赠了现金,用于给当地百姓购置电暖气;还有企业捐赠文具给当地小学的孩子们。农历春节前夕,甘肃省兰州市正迎来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何振梁不顾严寒,专程赶到甘肃兰州,将善款送给东乡人民。 在捐赠仪式上,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的中学生马宏伟以西北特色民歌“花儿”——一首《祖国是花园·东乡是花》献给何振梁,感谢他的爱心善举,甘肃省副省长郝远等人也表达了对何振梁的谢意。 面对众多的感谢之词,何振梁说:“我的心情有感谢、有惭愧,也有高兴。感谢的是,一点儿微不足道的心意,有关领导竟然如此重视,还专门召开了会议;惭愧的是,力量有限,只能出一点微薄之力;高兴的是,我们所做的这件小事,能对东乡县的群众有所帮助。” 体育也属“大公益” 尽管亲自参与的慈善活动不多,但何振梁对公益的思考并不少,在他看来,“凡是有益于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的,应该讲都属于广义的公益范围,体育就属于‘大公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振梁表示,从人文角度,从国际关系,以及造福全人类的角度看,体育都具有社会公益的功能。“举办奥运会的过程,实际上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实力,包括其经济政治的影响力,更包括其国民素质等。概括地说,奥运会展现的就是一个国家的风貌。北京奥运会是一届成功的体育盛会,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让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所以,体育也是大公益的范畴。” “奥运梦就是强国梦。国家和民族的强盛要从孩子开始。只有我们的孩子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心智,才能在未来竞争激烈的国际大舞台上取胜,才能使中国人的强国梦成为现实。”而令何老担忧的是,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与科技的发达,人类越来越不需要自然赋予人类自身的机能与技能了。他说:“现在的年轻人很辛苦,全然没有时间考虑如何强健体魄,从人类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这不是好事情。我们现在认识到自然环境改善的重要,但对人类自身的改善呢?更不应疏忽。” 除此之外,何振梁还曾经向记者阐述了他对公益的理念:“我想,公益里有文化的内涵,公益应包含不同文化间相互学习与交流的问题。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就是人与人的和睦,国与国的平等,人与自然的和谐。做公益,首先要有思想基础,这是动因,是推动力。你一辈子愿意为所生存的地球、为社会做贡献,而不是损害它。有了这种思想,并尽力去做了,这就是真正的公益。”(据新浪公益) 1929年出生,浙江上虞人,体育外交家、新中国体育先行者、新中国体育历史的见证者。两次参加北京申办奥运会,两次担任申奥投票中方陈述人,是北京申奥由失败到成功的标志性人物。他在国际奥委会的地位、威望和影响,他的经验和出色的语言能力,他在暮年所付出的巨大身心劳动,为北京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成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曾任职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奥委会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顾问、执委。曾被外国体育刊物评为全世界最有影响的十大体育领导人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