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
   第02版:开篇
   第03版:影响力
   第04版:品牌力
   第05版:品牌力
   第06版:品牌力
   第07版:品牌力
   第08版:品牌力
   第09版:品牌力
   第10版:品牌力
   第11版:传播力
   第12版:传播力
   第13版:传播力
   第14版:传播力
   第15版:传播力
   第16版:
公益众筹:你会玩儿吗?
联合救灾:已现雏形 仍需规范

版面目录

第01版

第02版
开篇

第03版
影响力

第04版
品牌力

第05版
品牌力

第06版
品牌力

第07版
品牌力

第08版
品牌力

第09版
品牌力

第10版
品牌力

第11版
传播力

第12版
传播力

第13版
传播力

第14版
传播力

第15版
传播力

第16版

新闻内容
2014年12月30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联合救灾:已现雏形 仍需规范

    鲁甸救灾呈现出的协作机制是这次地震救援中的亮点

    鲁甸地震是继雅安之后对民间救援力量的又一次考验,这次的打分,已经可以比上次有所提高。据鲁甸抗震救灾指挥部消息,从地震发生到8月8日,参与一线救援的社会组织近50家,这些组织,更多地开始抱团协作。此前已经存在的各救灾联合体、网络平台此次行动更加快速有效,也临时形成了新的联合体。

    此次出现在鲁甸的有六七个联合体或救灾平台网络。比如壹基金,它的救援联盟和联合救灾两个网络已经较为完备并且实力不弱;扶贫基金会的人道主义救援网络包含了近30家公益组织,融合了企业和专业救援队伍;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则有直属的救援技术非常先进的蓝豹救援队;此外还有友成基金会的救援网络以及融合了300余家机构的华夏救灾基金等。这些救灾网络的独立性较强,工作模式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很快就进入了救援状态。

    新成立的鲁甸民间组织联合协作大本营,则接纳了很多之前熟悉的或不熟悉的组织加入,零零散散涵盖了不少全国各地来鲁甸救灾、没有自己的基地提供后勤保障的救援队伍和志愿者组织。大本营负责人邢陌打了个很形象的比方:原来民间救灾是小山头林立,可能有上百个,互不买账,这次只有六七个大山头,基本把有经验的救援组织都囊括在内了,小山头还有,但不像以前那么零散。这些大小山头此次组成了一个松散的“民间组织鲁甸抗震救灾协作平台”。

    政府对民间力量更加重视,体现在地震后第五天,云南省民政厅成立“云南社会组织救援服务平台”,为各救援队伍提供实际有效的支持,并与“民间组织鲁甸抗震救灾协作平台”提出“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八字原则,达成相互协助关系。各救灾组织团体之间、与政府之间进行如此迅速和有效率的交流对话,这是之前不曾有过的。

    国际应急管理协会IAEM亚洲区总裁白煜隆表示,民间救援有进步但仍然很初级。一是这次看到有很多以前没听说过的队伍;二是个别老队伍质量上有进步。这批为数不多的人马,已经有了共识,要理性救灾,行动显得更专业,但这样的队伍还非常之少。大量的救援队伍是没有太多经验,他们有能力找赞助或者联系车辆等,但这些并不是救灾的关键因素,只是辅助作用。我们也看到有的救援队进去没事做。

    民间组织自发地从过往的经验当中发掘了问题并尝试解决,创造出了一些联盟和平台,这是正确的方向,壹基金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体系相对成熟。政府也看到民间的力量不可忽视。此次云南省民政厅专门成立的平台,毫无疑问是有帮助的。

    白煜隆表示,民间救援不仅在中国,在世界各地都是非常重要的。发达国家的应急体系是整个社会动员抗灾,这个体系当中,最至关重要的是一个金字塔模型,金字塔底部最稳固的基础就是民间力量。虽然国情可能不同,但从救灾的角度来讲,是相通的。在中国,目前还看不到这样一个金字塔,因为我们的民间力量还是比较弱小的。尽管现在救援队的数量增长很快,但放在中国的十几亿人口中不值一提。

    作为救援的辅助力量,益云灾害地图与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等为救灾组织提供了重要信息支持。“云南省救援平台的建立,对信息的反馈帮助很大。之前我们的平台,做的更多的是向一线传递信息,但救援队在一线可能遇到种种困难或通信不便,反馈不及时。”卓明当时负责信息整理的薛飞说:“民政部门与当地村组有更直接的联系,可以更准确细致地核实、反馈信息。这样的互补非常好。”

    然而这家在救灾领域已显得举足轻重的机构,目前还处于没能注册、急缺工作人员的状态。卓明的灾害信息收集、核实依靠大量活跃在各地的志愿者完成,可是整理发布以及许多日常工作都需要专职人员来做。负责人郝南虽已辞职专职来做机构,但这种状况也让他很头疼:“最近可千万别有什么灾害了,不然真忙不过来。”

    (王会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