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封面报道
   第04版:封面报道
   第05版:新闻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新闻
   第09版:趋势
   第10版:专题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专题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英特尔中国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宋基会妇幼爱心项目启动
佛教基金会的现代思考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封面报道

第04版
封面报道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趋势

第10版
专题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佛教基金会的现代思考

    2014年12月9日,首届佛教与现代慈善研讨会在福建福清崇恩禅寺举办,研讨会由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主办、河仁慈善基金会资助。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河仁慈善基金会创始人曹德旺、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秘书长觉培法师、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会长广普法师、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涂顺强等四十余位佛教、公益、企业界人士以及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

    研讨会围绕两岸人间佛教与南传佛教的慈善对话、净化心灵的佛教慈善、佛教慈善的品牌化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并发布了中国公益研究院的《当代佛教慈善的优势、挑战及发展方向》《中华佛教慈善十大案例》等研究成果。

    佛教慈善的天然优势

    良好的思想和组织基础是佛教慈善的优势之一,佛教教义中的慈悲精神和利他主义以及因果报应学说,都可以成为佛教徒做慈善的内在动因。而佛教慈善的组织机构也呈现松散但有序等特点。佛光山培觉法师表示,佛教由山林走向人间,并不是佛教的世俗化,而是世俗的佛化,对于佛教徒来说,无处不可以是修行的道场。“人间佛教”也从上世纪初开始就已经与慈善紧密相连。

    组织结构上松散又严密,灵活机动。以浙江省台州市佛教协会护法慈善功德会为例,会长释月净介绍,功德会在台州各地共设有30多个办事处(点),各办事处(点)确定一两个固定负责人员外,平时是因事召人,有事则聚,无事则散。功德会虽然没有严密的办事程序,但人少办事多,事事都能落实,办事效率很高。并且基本均是义工,所以经费开支很低。另一方面,功德会在对财务、会务的严格管理和全面公开上做得很到位,赢得了信众的信任。

    佛教在心灵关怀上有着独特优势。也正因此,在一般性质的社会服务领域,如捐资助学、医疗卫生服务、环境保护、扶贫助困、赈灾等,佛教慈善可以做得更为“极致”和触动人心。在特殊的服务领域,如心灵关怀、临终关怀、艾滋病人照顾等,凭借信仰的支撑,佛教慈善组织逐渐成为其中的翘楚。其中厦门同心慈善会是大陆比较突出的一家,创办者广普法师说:“同心的成立和寺院无关,与信仰有关;和金钱无关,与心灵有关。”同心开展癌友关怀、老人关怀等服务,并且注重在慈善服务和慈善人才培养中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方法,提升行业专业发展水平。

    佛教慈善中另一方面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其庞大、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和社会资源。据统计,目前中国有佛教寺院3.3万余座,出家僧尼约20万人。另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于2012年发布的报告《2010年全球宗教概况——世界主要宗教的规模与部分》称,2010年中国约有佛教信徒2.4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8.2%。

    众多的居士、信徒就是佛教慈善的志愿者和捐赠人。时下国内流行的“众筹”早在佛教慈善中有所实践。佛光山的培觉法师介绍,佛光山做慈善的原则之一是不累积财富,每当有需要,则即时向信众募集资金,资金如有富余,则举行会议由大家决定超额部分资金的公益用途。佛光山的大学、美术馆等慈善事业都是以此模式建成。

    救助型为主的慈善方式

    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曾桂林将大陆佛教慈善公益组织的基本类型分为三类:救济型慈善组织,如庐山东林慈善功德会、成都文殊院慈善功德会、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服务型慈善组织,如泉州开元寺慈善安养院、苏州寒山寺慈善超市、上海玉佛寺觉群慈爱功德会;弘法型慈善组织,如苏州弘化社、四川乐至报国寺离欲念佛苑等。

    在社会救助中,佛教仍延续了两千年来的传统,主要集中在扶贫济困、安老扶幼、助残助医等方面,以直接捐资捐物、修建基础设施为主,在服务对象成长、培训与能力建设、环境融入等方面参与不足。

    报告显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成立了40余家佛教背景基金会,从事最多的是教育,尤其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为主要资助目标,直接提供助学资金或者援建硬件设施、捐赠学习物品。扶贫济困是第二大关注领域,方式多为直接向贫困对象提供经济支持。三分之一的基金会开展医疗救助,直接提供救助金或开展义诊、办药房。此外关注较多的还有老年人关爱、环保、残疾人救助、救灾等。

    目前看来,佛教慈善的心灵关怀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各项济困活动中,虽常伴有慰问关怀活动,但形式大于内容,没有形成稳定持久开展、深度介入的项目,在地震后的心理重建上参与不足。报告认为,如果无法在心理支持、临终关怀等佛教具有特殊优势的领域有效开展服务,那么佛教背景基金会很难在现代慈善发展过程中扮演应承担的角色,并立足其中。

    另外可以看到,这些佛教背景基金会的主要发起者可以分为五类,包括寺院、地方佛教协会、佛教旅游景区、个人(法师、信众、居士)和境外组织,其中寺院发起的占大半。在近年来开展的社会组织直接登记中,并不包含宗教类,查看其主管部门可以看到,有32家是由宗教部门管理,其余少数由民政、旅游、文化、政协等部门或者市级政府为主管单位。这之中大部分为汉传佛教背景,青海、甘肃等地有3家藏传佛教背景基金会。从原始注册资金来看,大部分为小型发展规模。

    僧团决策还是现代治理

    报告将管理方式列为佛教背景基金会面临的挑战之一。尤其在寺院或佛教协会发起成立的基金会中,僧团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僧人在长期的佛法学习和寺院管理中,形成了一套对寺院的认知和管理思维。但基金会有专门的法律规范,并且面对的是社会服务对象。如何在僧团与居士或其他管理者之间取得平衡,将僧人的智慧融入现代慈善组织的治理中,是当前佛教背景基金会走向现代化治理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佛教与世俗社会之间,佛教背景基金会仍面临着怎样处理自身与政策的关系、怎样摆正弘法与慈善的关系,怎样平衡组织和寺院的关系等挑战。当下的中国,宗教仍是比较敏感的话题,佛教界在开展慈善事业方面的政策也比较严格,在某些方面甚至有收紧的趋势。民政部每年发布的《社会服务统计公报》中,宗教类社会团体和宗教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总数连年下降便是一个反映。台州市佛教协会护法慈善功德会会长释月净表示,目前在税收优惠和媒体宣传上仍受到一些限制。此外,从基金会中心网的数据来看,佛教慈善组织的透明度是偏低的,0~59分的占了64%。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佛教背景的专项基金49项,功德会/慈善会35家,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寺院不可计数。报告认为,进一步迈向“人间佛教”,并尝试专业化、组织化、现代化运作以及项目品牌化是现代佛教慈善的发展方向。如吸纳来自媒体、IT、医疗、教育、社会工作等行业的专业服务人才,加强对现有公益慈善机构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和知识更新。在治理上,逐渐构建现代慈善的组织框架和决策方式,做好信息公开。根据组织自身的愿景、使命,以及服务领域、服务对象的特殊情况,从佛教慈善组织最有优势的特质出发,制定出独一无二的慈善项目,并不断强化,使其形成独特的品牌。

    ■ 本报记者 王会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