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据报道,中国艾滋病患者超49万,全世界3500万,按人口比例中国不算多,但艾滋造成的恐慌,在中国不算小,谈“艾”色变,绝不夸张。在政府、社会预防艾滋、关注艾滋、医治艾滋的良性环境下,倒也有些现象令人悲哀。 一是歧视。只要和艾滋病沾边,其结果就是工作受限、社交受阻、名誉受毁、家庭受累……根源在于艾滋可能和乱性相连,哪怕是输血卖血造成,也没有得到人们的宽待。尽管性是正常人正常事,但沾上艾滋,就等于到了人人不齿的地步。乱性当然不好(艾滋患者不见得就一定乱性),但视之如洪水猛兽,恐怕多是伪道德在作祟。违法自有人管,违德自有报应,但作为病患者,最需要的是社会的基本爱护和人们的基本尊重。得病不分原因,人格始终平等。何歧视之有?歧视艾滋病人者在道德层面可算悲哀。 二是科盲。癌症说死就死,艾滋也是难愈之症。但比起非典、埃博拉、禽流感等,孰重孰轻自有分明。疾病对于人类,此消彼长,永无尽头,否则就都长生不老了。对于艾滋,仅就医学而言,自有防范、治疗的措施,就算一时不能根治,也没到如触电踏雷般的恐惧。患病者不必吓死,接触者不必梦魇。在科学面前,不持科学的理性,可谓悲哀。 三是作秀。有些人总是要做些姿态,表示是对艾滋病人的关心。是真的当然是好事,尤其是有担当的领导人,能够主导政策,引领社会,改善环境,治病救人。但如果是靠和艾滋联结,树个人形象、造爱心品牌、取政治噱头、图一己之利,那就比病患者的病还重,是真正的不治之症,是其个人也是社会的悲哀。 四是无为。对待艾滋,应该是多方共努力,以期收良效。医疗系统要攻坚克阻研发祛病,病患者要树立信心勇斗疾病,政府要倾力主导防病治病,社会要伸出援手八方抚病……如果各方只是空谈,无所作为,任其发展蔓延,肆虐成灾,最终就会成为民族的悲哀。 资深公益从业者 崔子研/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