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以前妈妈对我特别照顾,总想着满足我的要求,但是从今天起,我希望妈妈您想吃点啥,穿点啥,就尽管去买,不要总顾及着我的感受,对自己好一点。”说完这段话,初二学生李鑫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而在她对面站着的妈妈早已哭成泪人。对于这一刻,妈妈表示,她已经等待了很久。 突然间,妈妈张开双臂紧紧地抱住了女儿,而这一幕当即被现场数百名孩子和家长的相机定格。 这是一场孩子与家长的心灵对话。 一方是北京市日坛中学的数百名学生,另一方是他们的家长。他们需要在这里完成一次两代人敞开心扉的对话交流。 帮助他们完成这一感人互动的是一家叫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圆爱基金的公益组织。该基金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与北京圆爱单亲家庭服务中心双方共同发起。北京圆爱单亲家庭服务中心一直以来致力于为单亲家庭提供心理援助、特困帮助及相关倡导、引导活动,成立基金后,将心理援助等向更大范围、更多家庭推广成为他们新的目标。 在斥责中爆发 今年14岁的李鑫,平时成绩还算不错。因为爱好航模,所以每天都会在这上面花很长时间。李鑫的母亲怕这样会耽误学习,总想让她多花时间学习文化课程,不让她玩航模。正处于青春期的李鑫觉得这是母亲在有意控制自己,便时常与母亲上演起“无间道”来。 “妈妈总是喜欢把我的航模藏起来,让我一顿好找,我觉得这样特别别扭,不习惯。”李鑫说。 僵持了一阵子后,李鑫和妈妈之间的矛盾终于爆发了。那天晚上妈妈看见李鑫又在玩航模,便当着亲戚朋友的面毫不留情地斥责了她一顿。感觉接受不了的李鑫,当场就与妈妈争执起来。随后一头扎进屋里,两天都不与妈妈照面。 看见孩子这样,妈妈也很自责,觉得没有找到一个好的由头和孩子沟通。但究竟该怎样沟通才好,令她感到有些头疼。 在“亲情式”沟通中和解 “如果李鑫的母亲学下亲情式沟通技巧,应该可以减少孩子很多的负面情绪,这样更有利于沟通,达到教育孩子的目标。”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圆爱联合劝募基金秘书长吴繁表示。 为此,圆爱基金与一家社会培训机构中国教练联合会,共同推出一种“亲情式”沟通教育的新课程,通过搭建构筑各种不同的场景让孩子、家长在这些场景中共同感受亲情氛围,使得双方沟通更加顺畅,从而达到教育效果。 日坛中学的活动是这一课程的第一次实地亮相。不同的场景在现场轮番上演。 孩子与家长相对而坐,每人限时一分钟,说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一件事——而这件事必须感染到对方。 拼图也成为一种选择。以最快的速度拼出完整的图案,考验着家长与孩子的默契。 活动虽不复杂,但足以引起校方的关注。 “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孩子们的文化成绩,对于心理层面的关注确实不太多,学生身心健康需要家长、学校多方进行共同努力,但相对于学生,家长配合调动对于学校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今天还这是第一次。”日坛中学党委书记李昆对《公益时报》记者表示。 期待更多志愿者加入 首次推出的“情景式”沟通模式,还吸引了大量的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基本都是前期在中国教练联合会有过一定培训经历的学员,他们都掌握着一些沟通技巧。 “相比没有经过培训的志愿者而言,这些志愿者能够用经验来更好诠释情景式沟通模式的关键点,使学生和家长的体验达到最大。”吴繁表示,“同时也欢迎更多没有参加过培训的志愿者参与到情景式沟通中,不管是体验还是支持我们都欢迎。” 据北京圆爱单亲家庭服务中心主任杨雅云介绍,这个项目今后将在全国进行复制推广,让更多学生和家长在双向沟通中受益。 ■ 本报记者 张明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