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10版:观点
   第11版:社会创新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国际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公益募捐要定位好客户资源
去行政化不是没有行政
基金会转型各寻门道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观点

第11版
社会创新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国际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公益募捐要定位好客户资源

    最近,笔者应深圳一家公益组织的邀请,前往协助开展公益募捐工作。与其他草根组织不同的是,这家机构服务的领域别具特色,其负责人也具有极为深厚的社会背景,能够与众多的顶层人士直接对话。因此,按照道理来说,其要想做好募捐工作,将机构做大做强应该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令人困惑的是,这家机构非但没法发展壮大,反而连维持机构运营的基本经费都成问题。

    在交流过程中,这位负责人反复抱怨说:社会将太多的资源倾斜于传统的助学、扶贫领域,对这一新兴的领域漠不关心。我同情这位负责人的不幸遭遇,但对其观点毫不认同。在我看来,这家机构所面临的困局完全是这位负责人一手造成的,而社会领域的资源倾斜则是次要的原因。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这个领域中并非只有这一家公益机构,并且还有为数众多的商业机构,它们都可以维持运营,甚至有部分商业机构大发横财。

    那问题主要出在哪里呢?出在这家机构的负责人搞混了一个问题:他把自己的朋友资源当成了这家组织的客户资源。他一直依靠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募集资金。这些朋友表面上看是支持他的事业的,但一两回的帮助并不是长久的支持。也就是说,这些朋友其实根本就不认同这位负责人的事业。

    那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么样的呢?正确的做法是以机构的事业为本体,从影响周边人群开始,逐步带动越来越多的支持者进入,最终推动社会捐赠规模的扩大。

    现代募捐的基础在于通过公益事业的持续开展,不断影响和改造周边人群,并由此造就水波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群关注这一事业。在这一过程中,公益组织便可以开展客户筛选工作,从支持群体遴选出有价值的客户。这项工作虽然也是从朋友圈开始的,但从这项工作一开始,做法就与传统的“乞讨式”募资不同。其立足点是支持群体对公益事业的内心认同,同时,其所采取的方式是客户的不断参与,包括活动参与、项目参与,乃至于项目设计的直接参与。通过这个过程,公益组织能够不断地改造客户,逐步将自己的事业变成大家共同的事业。只有达到这一步,这些客户才能从负责人个人的朋友变成机构自己的客户。而只有到这一步,这些客户才能稳定地支持机构的事业,并带动更多的人群进入这项事业当中,由此影响更多人,催生“水波效应”。

    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其实很难。公益组织最少需要找到空白、清楚、有效的市场定位,建立完善的机构运营模式,建设完备的品牌管理体系,实现项目的产品化包装和营销,做好客户遴选和维护工作。这里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一个有相关经验的普通人能够干得好的。

    所以,上述这位负责人完全搞错了现代公益市场化运作的机制。他错误地将自己朋友当成机构的客户,将他们的“施舍”当成公益“捐赠”。由此,在他的资源不断耗尽的同时,他也就只能越做越难了。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褚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