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月27日,民政部就贯彻《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有关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社会救助司司长王治坤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民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张卫星主持。窦玉沛在发布会上强调,民政部在推动整个慈善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将着力推动慈善在社会救助,特别是临时救助“救急难”中的作用。 窦玉沛指出,具体将从五个方面来推动。第一,要加快推进相关政策法规出台,目前有关的法律制定是顺利的。最近还有望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来规范和支持慈善力量做好救急难工作。 第二,要着力培育发展以社会救助为宗旨的慈善组织,包括降低门槛、通过购买服务给予支持,通过落实税收等优惠政策,引导更多的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个人加入到慈善救助中来。 第三,要搭建平台,特别是信息平台,让慈善需求的信息和慈善组织帮扶的项目能够对接。这两年在实践中发现,慈善组织、爱心人士、企业,不缺乏做慈善的热情,但缺乏慈善项目,而困难群众又得不到慈善救助,就是说信息不对称影响了供需对接,影响了救助的及时性、有效性。所以下一步要着力搭建这方面的平台,建立这方面的网站,加大这方面的力度。 第四,要进一步建立表彰激励机制。中华慈善奖修改成两年一评,慈善奖要重点关注投入到救急难、社会救助这方面的慈善家、爱心人士、企业和组织。同时,我们要继续推进志愿服务记录制度,通过这种记录形式进一步推进在升学、就业、员工考录、干部考核等方面能够运用志愿服务评价,来激发更多的人投入到社会救助中来。 第五,要加大宣传的力度。宣传的目的,就是为了培育慈善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就有践行友善,这种文化的力量才能支撑人们的理念,理念才能指挥人们的行动,让更多的人来奉献爱心,让我们的慈善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发布会现场,窦玉沛还用生动的例子讲述了慈善在扶贫济困、扶危助弱方面的独到优势。慈善救助和政府救助应该是互动互补的,社会救助首先是政府要履行责任、政府责任要到位,但是仅靠政府的力量还是有限,还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因为政府救助要于法有据,必须要以法律作为依据,总要有范围、有标准、有条件,还要有审批程序,救助多大的范围,救助什么样条件的人,一定要讲求公平、公正。 “这样带来一个问题,有时候救了可能还没有达到救的目的,比如说一个患大病者,他先是通过基本医保,报销了百分之六七十,有的地方建立大病医疗保险,又报销20%,还剩10%,政府再给他实施救助。政府救助也得是根据财力情况,最后也有一个封顶线,救几万给你了,还不够。而在这时候,慈善救助的介入,比如救助白血病,有的慈善组织一动员几十万就来了。和政府救助相比,慈善救助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能够广泛地募集资金,在操作慈善项目的时候可以量入为出,可以一案一策实施救助。而政府救助必须一视同仁,救助了张三就得救李四。”窦玉沛说,对于这种情况,慈善救助已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动员社会的力量发挥作用。 ■ 本报记者 张雪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