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第0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第13版:
   第14版:
   第15版:
   第16版:
灾害信息的“云端”舵手
公众参与传递自然之美

版面目录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第0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第13版

第14版

第15版

第16版

新闻内容
2014年09月1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益云”地图:
灾害信息的“云端”舵手

    益云-云南昭通地震救灾需求地图

    8月4日,鲁甸震后第二日。

    来自云南昆明一家公益组织的杨晓宇已经被堵在进入鲁甸震区的门口接近6个小时。与此同时,前方还有一条通往震区另外一个镇的公路并未拥堵,但因为不知道那里的求救信息杨晓宇不敢贸然前往。在杨晓宇车的后方,还绵延着数百米的车队长龙都处于等待之中。

    震区的信息对灾后救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谁来提供这些信息呢?

    为信息对称而生

    其实,早在8月3日地震当天,一款基于互联网救灾而创设的救灾地图就在晚间时分已经上线,它有着一个好听的名字——“益云”地图。这款地图的成功上线,能够帮助像杨晓宇一样的救灾团队,起到很好的灾情预报作用。

    该款地图上线突破了以往信息被刷屏的劣势,每一个救灾信息都在冗长的信息海洋里成功突围,并被在同一个平面呈现。接下来的几日,灾区诉求、外部驰援、交通指挥等各种信息纷至沓来,而在这次救灾的后方,北京的一家中关村企业里,一个才10个人的团队忙得热火朝天,这里是益云的总部,每天由这个团队收到和发出的救灾信息达到上千条。

    “益云”地图的成员一般在电脑上会打开多个窗口,同时监控着屏幕上随时变动的信息,而在前方一个近2000人的志愿者团队就成了“益云”地图在灾区发现救援信息的眼睛。

    “一般我们收到信息后,会将信息分成三个类别,已核实、待核实、未核实,这种信息分类的方式有效避免了使用者错乱,已核实信息就可以当即使用,未核实信息需要等待,此时就不会造成救灾盲区和盲目救灾。”一位“益云”的员工说。

    “地图”的草根特色

    志愿者提供的信息非常多,这其中也有不少是虚假信息,一旦虚假信息被传播,对于在灾区救援的机构和等待救援的民众将是致命的打击,虚假信息浪费时间和人力成本,将给生命救援添堵。

    面对虚假信息,“益云”地图如何才能成功幸免?“益云”做了卓有成效的准备。

    “信息的虚假也不是人为故意的,可能是他没能充分了解就发出了,但在救灾面前没有办法,我们核实为虚假信息后,将会对发信息的人封号、拉黑,他将不能再次发送信息,我想对于救援信息的发送应该是有一定的标准和规矩的。”“益云”地图创始人万涛说。

    救灾过程中偌大的信息量,“益云”真的能够成功幸免吗?

    “做到100%那是不可能的,毕竟信息量太大,但可以尽可能使虚假信息出现最少,即便是出现也只是在‘益云’地图上呈现为一个点,不会像微博、微信一样转发造成大面积的传播,如果有用户举报我们也会尽快核实删除。”万涛补充道。

    目前,“益云”正在开发救灾地图2.0版,包括移动客户端,未来根据注册用户的不同角色(媒体人、志愿者等),除了看到统一界面的地图展示,还可按不同需求浏览不同信息,“益云”甚至可以自动生成数据分析简报。

    (张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