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社会创新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国际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访谈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2013)年度工作报告摘要
政府试点 NGO探索支持性就业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社会创新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国际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访谈

新闻内容
2014年09月02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政府试点 NGO探索支持性就业

    (上接10版)

    在庇护工厂的也不是一成不变,如果能力够了,也可以出去参加支持性或竞争性就业。就业失败的,可以回去继续接受培训。所以,职业康复劳动站也可以要求半年后一定要出去工作,工作的试用期内,原来的保障都保留,正式被录用后再取消。

    王晓更也认为,职康站的模式,并不是正常的同工同酬的工作环境,特别是没有与非残障群体融合。希望能够推动政府政策的变化,不是把所有资金投入到庇护性场所,而是扶持融合就业。

    就业辅导员需要系统支持

    在支持性就业中,就业辅导员处于关键位置,是联系企业、心智障碍者及其家人的纽带。

    北京市丰台区利智康复中心现在有7位老师专门做就业辅导。就业辅导员是怎样工作的?杨超介绍:首先从寻找工作机会开始,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合适的企业,前往洽谈的时候一般会三人一组,可以分头、多方面了解情况。确定可以试用后首先考虑哪些心智障碍者有兴趣做,再评估其能力。就业辅导员会对目标岗位进行现场观察、试做,然后将整个流程细分,分析每一个步骤要求具备怎样的能力,与心智障碍者的能力对比,寻找对策,扬长避短。

    “比如我们的一个心智障碍者在面包坊做导购助理,这个工作的流程只是把面包师烤好的面包点数清楚,放到货架上,贴好标签。但这个学生有点数困难。”杨超说,“我们就想办法,做了1-20的数字卡片,一个个放到面包旁,就可以数清楚了。”这只是其中的小细节,而心智障碍者就业过程中出现最多的两个问题,是因为一直以来受到太多否定而不爱接受别人的建议、不愿意或不知道怎样求助。人际关系方面需要就业辅导员做更多的工作。

    可以看到,就业辅导员是一个要求能力很全面的岗位。融爱融乐的王晓更介绍,就业辅导员首先要对心智障碍群体有了解;要懂得社工的方法,因为这基本上是一个社工的工作;要对企业、商业运作有了解,因为要跟企业领导、人力部门、普通员工做多次交流沟通;还要会做系统的记录和报告。

    “所以招聘的时候也希望有社工、特教、心理医学或经济学等背景,但招聘上来的也是什么专业都有。对他们的培训第一项就是《残疾人权力公约》,树立平等的观念和职业的态度。”王晓更说。目前融爱融乐的就业辅导员队伍有全职和兼职十余人,这已经是相对较大的团队。辅导员待遇与北京市社工的平均待遇差不多。

    国外的模式中,最开始,辅导员有一段时间的紧密跟踪支持,时间三个月、半年或一年不等,此后一旦有需要,还会持续关注。所以需要大量专业的就业辅导员,这就要求有统一的培训、职业认证,这些在国内还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在8月进行的一次培训中,就业辅导员们拿到的是由培训主办机构和多家专家颁发的证书。而目前国内能做培训的老师很少,只能请马来西亚、日本和台湾的专家来培训。

    大规模的培训就业辅导员,不是一两家民间机构能够完成的。在日本和马来西亚,是通过法律的形式,将就业辅导员纳入了财政支持体系。王晓更表示,希望通过残保金购买专业机构服务,为就业辅导员提供更多保障和支持。

    就业带来的进步

    每一个决定将心智障碍的孩子送到就业岗位的家长,内心都有忐忑和担心,但孩子在正常的工作环境中所取得的进步也常带给他们意外的惊喜。在学校和家庭中,他们总处在保护之下,在工作环境中,他们是被同事平等对待的,就业之后他们可以获得更大的能力提升、潜能开发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提高。

    融爱融乐第一个签约的心智障碍者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有一次她跟妈妈说道:“我挣了工资有什么用,也不能自己支配。”因为工资卡里的钱没有给她用,家长很惊讶她会这样想问题。

    最近,由于周四请假,店长要求她周六上班,她自己决定周六留在家给表弟过生日。店长见她没来上班找到就业辅导员问,她首先解释说明,那天店长不在,委托他人与自己沟通时没有明确必须要求上班的意思,所以她才留在家中,并主动说:“要不要我明天跟店长自己解释一下?”

    以前遇到问题总是躲在家长后面,现在能够主动承担责任,并愿意和别人解释,这种勇于担当和沟通意识方面的飞跃让家长非常高兴。与社会接触的时间越长,他们的思维方式与沟通能力就与其他人越来越接近,他们自主决策和自主生活的能力就越强。

    给企业带去正能量

    “我们做回访的时候发现,录用心智障碍者的企业,氛围都有了变化。”杨超说。企业管理人员认为,他们的踏实、敬业给其他普通员工带去了很多正能量,员工对单位的忠诚度、工作态度等都有了提高。

    不同的企业对支持性就业的接受度也不一样。企业接受其他障碍类别人群相对容易些,比如视力听力障碍,但对于心智障碍者,一般企业还是认为他们应该在单独的场所与其他心智障碍者一起工作。企业录用心智障碍者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这就需要通过就业辅导员的工作创造机会让企业了解。

    与丰台利智合作的西单明珠商场,2001年就建立了联系,直到2007年才开始录用丰台利智的心智障碍者。“这期间一直在通过各种活动,如企业来学校参观,或我们到那里做义卖、实习,加深企业对心智障碍者的认识和了解。直到等到成熟的时机,企业就会录用心智障碍者。”杨超说。

    接受支持性就业的有些企业是不愿意辅导员进入的,认为既然愿意让心智障碍者来这里上班,就有能力处理好他所有的状况。有的企业会说,在需要的时候会打电话找你们。杨超说,这种情况就要采取些迂回手段:“不愿意辅导员介入的,我们就假装路过进去做消费者,观察心智障碍者的行为表现,慢慢地有些企业也就接受了。”

    心智障碍者就业成功案例虽然还很少,但是在许多社会组织的努力下,已经迈开了第一步。社会融合,让所有的人享有就业的权利是政府、社会、企业、心智障碍者及他们的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支持性就业这个对企业、心智障碍者个人都是双赢的模式会给人们的传统意识带来更多的冲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

    相关链接

    支持性就业旨在解决残障者的就业问题,帮助其融合社会环境。在充分考虑残障人士的能力、兴趣并保持其选择权利的前提下,帮助其在融合的环境中获得和从事竞争性的工作。支持性就业的立法首见于美国1984年的《发展障碍法案》,是美国近30年来协助心智障碍人士,尤其是重度心智障碍者进入社区竞争性职业场所就业的一种服务模式,是由就业服务专业人员在工作场所持续提供训练,以增进障碍者的工作能力及与同事的互动,当障碍者的表现符合工作场所的要求后,就业服务专业人员逐渐退出工作现场,改为追踪的方式提供服务。

    根据我国第二次残疾人口普查显示,障碍人士就业率不足四成,而心智障碍者是其中就业最为困难的,约有超过1200万的智能和发展障碍者,但他们的平均就业率不足10%。尽管《残疾人权益保护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中,包含有关障碍者就业的积极措施,要求所有公共和私有企业保留不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5%的障碍者就业机会。然而,实际效果并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