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新闻
   第11版:社会创新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国际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物资捐赠缘何阻滞
募捐勿陷“劳斯莱斯陷阱”
如何成为枢纽型社会组织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社会创新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国际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4年08月2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如何成为枢纽型社会组织

    在过去,整个社会的资助方式是比较“割裂”的。基金会只给钱,一些发展历史稍久的组织只给“事”,公众只通过基金会再“转移支付”。而做事的方法,总是得不到良好的积累和再生。

    在当前中国,随着“有钱有事有方法”的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培育,“割裂式”的资助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这类“有钱有事有方法”的枢纽型组织,既需要得到基金会的认同,也需要得到各个在地组织的响应。

    某种程度上说,所有的组织都可以成为枢纽型社会组织,只要这家机构愿意担当做枢纽机关的使命。但做枢纽型的机构,要至少拥有三个条件:一是要有资金或者有随时募集到资金的能力;二是要有足够多的项目,随时可以与伙伴机构共同去打理,也随时发现伙伴机构在做的事并勇敢地介入;三是要有方法,并在以方法解难题的过程中,创造出更多的方法,积累更多的信任。

    钱不在多,及时就灵。枢纽型的组织,不在于有多少资金,而是至少有三种协同伙伴机构筹资的能力。一是在自己独立筹资时,总是考虑到各地伙伴机构的需求,尽量设计一些伙伴机构“做事成本”的预算;二是在干预事件或者倡导事件发起时,能够根据需求,随时根据业务进展,发起零碎而实用的资源募捐——注意:在这里,募捐的未必是钱,而是各种对业务进展极有助益的各种资源;三是协助小伙伴去做更多的独立筹资。

    公益行业的哲学是基于信任。既然是信任,这里的钱与钱的关系,在伙伴与伙伴之间流转时,就必须基于信任而发生和实现。在公益界,受资助者要坦诚、透明、诚实、开放,资助者也需要豁达、大度、信任、宽容。在这时候,敢不敢给非本机构员工的伙伴“发工资”、敢不敢率先把钱打到伙伴机构的账户上,其实是最考验枢纽型机构自身诚意和担当能力的。

    资金的流通是有效率或者生命的。在正确时间到达的钱,会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非正确的时间到达的不正确的钱,即使再多,也可能导致大量的信任滑坡和公益淤积事件。如果你是一个致力于协助小伙伴开展行动的枢纽型组织,那么在他最需要一笔500元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给出。这500元产生的效力,可能远超过事情做成之后的500万元。

    事不在大,独立就好。再大的枢纽,也是服务于其他人的。就像一个交通枢纽,服务的是南来北往东成西就的乘客,而不是枢纽的管理者自身。枢纽固然要有规则,但规则本身的人性和灵活性也相当重要。这就要求枢纽里的工作人员要有足够的敏捷和快速感应的能力,更要有足够的独立判断和临事自断的能力。

    每一个公益伙伴都是一个创新的小种子。在种子发芽之前,它可能有一段很漫长的休眠、吸收、酝酿、等待的时间。这个时候,恰恰是其独立性最需要获得尊重的时候。如果把一个枢纽当成一个孵化器或者当成一个“技术资助方”、“业务资助方”,其最需要审慎而为的就是在导出技术和业务时,如何保证收受方既能够学习到其精髓,感悟到其活力,又能够主动地将其化为己用,而不会被固有经验所束缚和拖累。

    所有的枢纽要往下分派业务,是为了激发更多的创造和生长。因此,最理想的事,不是枢纽分派给伙伴机构的事,而是伙伴机构自己发现的事。枢纽根据事的特点,找到自己的“资助”和协同之法。这世界不愁事,愁的是真正有心有力的协同。

    法不在强,示弱更佳。公益致力于解决的社会问题,往往不是沉疴,就是顽疾,不是疑难杂症,就是尚未察觉到但真实发生的病痛。一个枢纽再有能量,也只是从一个角度以一种方法去尝试。

    面对一个具体而真实的案例,没有任何一个枢纽敢说自己过去的经验一定是有用的。在与伙伴机构合作解决问题的时候,一个枢纽型机构最不应当做的事是迷恋自身的功力。让自身原有的功力弱化,从对手、难题、伙伴机构身上发现解决问题的创新闪光点,从案例和合作过程中继续让自我功力升级,才可能让枢纽型组织保持基本的活性。

    “自然大学”发起人 冯永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