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寺院做慈善是传统,但经过时间的洗礼,寺院如何做慈善?1994年,厦门市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成立,是大陆第一家佛教慈善机构,比较大而全。依托北京龙泉寺成立的北京仁爱慈善基金会,则可以作为小而美的代表。 8月22日,北京仁爱基金会副秘书长陈永辉在京师公益讲座讲述了仁爱的慈善模式。仁爱基金会是以龙泉寺为背景的。龙泉寺是一所辽代寺院,1995年逐渐恢复重建,2005年正式开放成为佛教活动场所,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住持。2006年,以寺院为后盾、居士团体为基础成立了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给居士们一个培福修慧的平台,也帮助更广大的社会群体,学诚法师也被称为仁爱的导师。 不同以往的奉粥 施粥、奉粥是佛教最原始也是最普通的行善方式,但能将“爱心粥”做成北京颇有名气的小项目,仁爱这杯粥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解路人之饥渴,而是温暖其心灵,“倡导身边慈善,关怀都市忙人”。“粥只是一个载体,用这个载体为行人送去祝福和关爱。”陈永辉说,“有人说大街上奉粥有点奇怪,但什么都不拿空口说祝福会更奇怪。” 从2008年腊八节开始,目前的仁爱几个奉粥点都设在了最繁忙的区域:北京西站、清华科技园、朝外SOHO、亦庄、深圳的华强地铁站、广州天河等,基本上全年无休,为一大早就肚子空空、忙碌奔波的都市人奉上一杯暖暖的爱心粥,每天给予他们这一点点来自陌生人的关怀。一位接受爱心粥的过路人对当时的心理描述是这样的:“我当时其实并不饿,身体上并不需要这杯粥,但是我又很想要,很想接受志愿者的这份祝福和拥抱。” 这些奉粥点目前基本都实现了自主运营。项目门槛低,人人可参与,很多接受爱心粥的人成为了奉粥点的志愿者、支持者,有人捐米,有人自愿起大早来熬粥、奉粥,还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参加,培养孩子的公益精神,每年参与奉粥的志愿者超过15000人次。金台夕照奉粥点的志愿者中就有一位还在念小学的姑娘,每周一次来奉粥已经连续做了好几年,现在都能独立做小管理者了。在她的鼓动下,许多同学也加入进来,除了奉粥,他们自己还成立了一个小公益组织,去做其他公益活动。 但是看似简单的奉粥,真正做起来并不那么简单。陈永辉说,当你带上口罩,手持一杯粥将祝福的话语送给路过的陌生人时,对方可能接受,可能不理睬,甚至可能出现谩骂的情况。奉粥完成后,志愿者们会坐在一起讲讲自己今天的收获、体验,分享心得,共同成长。 奉粥体现的是仁爱慈善理念中的两个特点,一是感恩慈善,不管别人行为和态度如何,都是帮助你实现了你的善行,都要感恩;二是心灵慈善,仁爱在帮扶的过程中不仅仅停留在物质上的资助,更注重心灵层面的关怀。 2014年4月,仁爱心栈西二旗栈启动,这是全国第十家。西二旗奉粥点地处上地高科技产业园和中关村科技园地段,人流密集,多是每天固定上班下班的企业白领。第一天,奉粥点送出282杯爱心粥,收到爱心捐款5675元。 “观功念恩”的团队建设理念 仁爱的慈善模式和工作方式,都是一步步摸索而来。仁爱的第一任秘书长也是创办人之一林启泰原来是企业管理人员,基金会刚成立时,也有诸多宏大的项目计划和设想。学诚法师却给泼了泼冷水,他给的意见是:不如先资助几个孤儿。2007年,基金会成立后的首个项目“仁爱助学”就从最普通也最实际的资助孤儿开始,对象是贫困地区失去双亲抚养,在普通初高中学校就读的孤儿学生。 林启泰要求基金会所有的志愿者在工作中注重实效,诚实守信,善行不分大小,每一件事情均要做到细致入微,观察到内心,点滴的慈善行为能够带动和影响整个社会的慈善文化。项目无大小,而是要让所负责的项目更具备感染力。 仁爱目前的项目,包括“仁爱衣+衣”、“仁爱救灾”、“四合仁爱社区服务”、“仁爱倾听热线”等等,都在做最基础、最直接的慈善工作。陈永辉说,仁爱奉行“怀着大爱做小事”。 由佛教徒组成的仁爱专职义工团队,一直采用无薪金的志愿者管理模式。陈永辉开玩笑说:因为工作人员完全义务服务,很多公益界的同行怪我们扰乱市场,影响公众认识。但这确实是仁爱基金会的特殊情况。 目前仁爱基金会有将近30名专职的工作人员,他们不领薪水,一边修行、一边做慈善工作,用企业化的一板一眼的管理方式显然不适合他们。陈永辉表示,仅靠金钱是不可能使公益事业发展长久的。勾心斗角的办公室政治在仁爱不存在。团队建设方面,仁爱有其特殊的方法,总结成四个字“观功念恩”,就是要观察别人的优点、闪光点,要感念别人的善行。“看别人不好是你自己修行不够,看到别人的优点你自己也会舒服。”陈永辉说。 ■ 公益时报记者 王会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