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10版:新闻
   第11版:社会创新
   第12版:人物
   第13版:新闻
   第14版:国际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把募捐变成销售体验
公益被“公疑”的背后
好筹资官是啥样的?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社会创新

第12版
人物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国际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4年08月05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公益被“公疑”的背后

    最近公益界正在探讨公益为什么成了“公疑”,论坛文章频出,说法各有道理。也搭个顺车,说几句。

    信仰危机。谚云,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坏事之所以能传,是因为好事能量不够。在没有主导性信仰引领时,人们思想自由放任就会凸显,在缺乏信仰遵从的背景下,道德标准往往也会模糊。特别的质疑声也就会引起特别杂乱的关注。对政治的怀疑导致对体制的不信任,对文化的怀疑导致对社会的逆反,对个别群体的怀疑导致对整体人性的曲解,对信仰的怀疑导致对善恶的混淆。公益被疑恐怕也在劫难逃。

    诚信缺失。在无核心信仰,以利益为导向,以金钱为绩效的环境里,相信一家之言,相信忧国忧民,相信利他主义,相信公益至上,是要有过程的。部分人肯定认为,既然谁都有假,公益岂能无假,既然谁都在骗,公益岂能不骗。诚信缺失责不在公益,责在社会。怀疑公益至少社会诚信缺失起了推波助澜作用。

    规则少序。没规矩不成方圆。人们对一项事物的尊重与信任,不光看你说,也要看你做,更要看规则。要求公益透明,你没做到,当然被问;要求没有利益关联,你说不清,当然被疑;要求迅即落实捐款,你多方多人推挡,满嘴是理,当然被讥;要求有个答复,你又顾左右而言他,当然被骂。结果是谁都嚼不清。原因之一就是,公益的游戏规则少序。国家层面法律法规欠缺,行业层面行规行标不足,公益组织自身层面章程职责不细。一圈盲人,摸四不像,自然得不出象的结论。规则是形,内涵为质。失形少质,必无理无据。规则有序,理必自清。

    质疑声乱。质疑公益,理在当然。公益公问,符合性质。质疑可分几个层面,一是有疑,二是有据,三是无私,四是讲理。发现疑点自当质疑,但要有根据,主观的怀疑猜度,还是要慎重提出;质疑要有理性,也要有责任感,质疑者也不是天然的上帝,不论对错,全不负责,如果这样,那就首先将公益置于了必败之地,置于了犯罪嫌疑人的位置,那就无人敢做公益了;至于说提的不论对错被质疑者都该有个交代,这至少有些不对等。提对的该答没问题,如果提错的也要费时费力费成本一一作答,就没有时间做公益了,也做不下去。质疑公益更不要和个人利益结合太紧,掺杂其他谩骂和杂声,这就已经远离公益了,性质本身就变了。质疑声乱,必显嘈杂,造成了“公疑”之象。

    常态待育。质疑常态化,是所有人期望的,也会逐步完善。但首先要创造一个积极的质疑环境,要是真的质疑,而不是多疑、猜疑、造疑甚或无端指责诽谤。现在有时影响质疑常态化的因素是,发声无据,答复不力,政府旁观,同行远距,专家难解,媒体哄聚,无人担责,公益不利。实现质疑常态化的条件是,质疑者出于公益心,答疑者出于公益责,听疑者出于公益想,传疑者出于公益情。方方面面都得围绕着公益实质说话。

    资深公益从业者 崔子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