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有两位朋友,姑且称他们为A和B,他们分别运营着两家业务相似的公益机构:为有读写障碍的儿童及其家长提供服务。 我在某饭局上与A相遇,他大吐苦水:机构快撑不住了,连办公室租金都没钱交,宣传单只好堆在自己家里。桌上一圈人闻此,唏嘘不已,纷纷为他出谋划策,试图助他走出困境。酒过三巡,他又怨愤道:“我们的家长QQ群里几百号人,我问他们能不能每人每月出100元钱,让机构维持下去,却没有家长愿意出钱!”我好奇地问A:“你在帮他们的孩子,没道理一个人都不愿意出钱呀。”A已是苦瓜脸:“我机构没能力给读写障碍的孩子做矫治,只能做宣传,让家长们知道孩子学习不好可能是这么回事。”桌上一圈人闻此,没了声音。 我在B机构的食堂与B吃午餐,旁边一桌坐满了小学生模样的孩子,B告诉我,这些孩子都有程度不一的读写障碍,但不是本地人,他们家长趁着暑假,在深圳连续住几周酒店,陪着孩子来这里做矫治。我问B:“家长付不付钱给你们?”B说:“当然付,不付钱,我机构怎么活下去。” A和B的境遇,真是冰火两重天。 家长聚集在A周围,却只能反复听A说他们早已知道的事情,不能挽救自己的孩子,自然不愿给钱;家长聚集在B周围,自己的孩子能被B矫治,于是大老远从外地来深圳住酒店、付矫治费用。家长们的想法很简单:你能帮我孩子,我怎么都舍得;你帮不了,我为什么要给你钱。 看似冷酷无情,但这就是市场规律,做公益和做商业一样,就是这么个道理:你能解决社会问题,就会有资源;你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就会被淘汰。 当然,这里只谈客户购买服务、不谈慈善基金会资助,因为有些基金会或许在意的不是能否为孩子解决问题,而是倡导型宣传。 不仅是不同机构,同一家机构,也是如此。 几年前,我机构没找到业务方向,什么事情都做一点,什么领域都插手一下,创造的社会效益寥寥无几,解决的社会问题更是不敢说有。那个时候,我机构的项目很难获得传播。而如今,我机构运营着高效率的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系统性方案,为视障群体提供就业岗位,为互联网产品进行信息无障碍优化,踏踏实实解决社会问题,前来报道的媒体纷沓而至。 我常说,光有爱心和热情做不好公益。因为做公益和做商业一样,都要达成目标、解决问题、创造价值,都要遵循市场规律。眼泪、善良和激情,或许能够让我们起步,让我们获得最初的支持,但仅有这些,无法让我们走得远。 从B的机构出来后,我给A发去微信:接受残酷,抛弃幻想,遵循市场。 梁振宇/文 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