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月16日,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专家座谈会。与会专家领导就《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管理办法》以及委员会的任务、发展方向等展开了讨论。中国社工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建昌,民政部社会工作司社工处处长黄胜伟,中国社工协会副会长、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主任刘良玉,以及北京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刘福源,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进中心主任史占彪等专家出席了会议。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于5月26日由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会长办公会议讨论成立,成立大会拟于9月初举办。 对于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刘福源指出,这是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下社会压力很大,不管什么职业、什么年龄都会受到各种压力的困扰,从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委员会的成立是必然的,也是适时的。 作为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的二级机构,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与社会工作之间的关系受到了与会专家们的重视。 史占彪回顾了自己参与的汶川大地震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后强调,心理工作很多方面与社会工作是契合的,心理、社会工作的结合是一种迫切需要,找到提供服务的模式最重要,还要密切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 刘福源则提出社工师要有系统的心理培训,要发展建设心理社工师队伍。 针对心理社工师的提法,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赵然认为,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应该加强对心理社工师这一概念的研究,以确立心理社工师的工作目标、角色、作用、定位、工作对象、工作模式等,进而厘清从业者的来源去建设这样一支队伍。 对于专家们的发言以及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的建立,黄胜伟表示一定要发挥好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建立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发挥好协会的管理、服务作用。他还建议在专家委员会中增加社会工作方面的专家,从而在心理和社会工作两个领域之间发挥互补作用。 杨建昌在最后总结发言中强调,心理学是社会工作的基础学科,心理知识与技能是每一个社会工作者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应该成为协会中最为专业化的委员会。工作委员会成立后,第一,应加强理论研究,重点研究中国人的心理,要与中国的民族文化结合,还要与现代人的现状联系;第二,要重视方法的研究,把理论变成实务,研究出方法以后要加强推广,进行培训,要研究编写教材;第三,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要有自己的专职工作队伍,要有实体,要建立成千上万的实体,以推动工作的发展。 公益时报记者 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