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社会创新
   第07版:封面报道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2013中国慈善捐赠发展蓝皮书》精编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国际 案例
   第14版:国际 趋势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江铃·溪桥工程”:以桥联心 溪汇江海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社会创新

第07版
封面报道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2013中国慈善捐赠发展蓝皮书》精编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国际 案例

第14版
国际 趋势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4年07月0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江铃·溪桥工程”:以桥联心 溪汇江海

    在二次重建开工现场,村委会送来锦旗

    新桥的开通是带给当地百姓的礼物

    原来的危桥影响着百姓生活

    刘建清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解放沟乡的彝族青年,今年30岁的他已经是一个7岁女孩的父亲.由于村子里自家田地不多,刘建清选择了到家对岸的一家村属的制衣厂打工,每月上、中、下旬他都会回家三次看望女儿和母亲,但每月仅有的这三次回家之路却总因一座桥而变得艰难。这座横跨在两村之间的简易桥时常会给刘建清添堵,每次回家他都企盼当天不是雨天。

    步步惊心蹚水河

    “看这天像是要下雨了,明天准备过河对岸看女儿又要泡汤了。我一个星期没见她,真想她,她没时间过来看我,我也不怪她,要怪就怪这桥。”刘建清激动地说。

    “只要下雨就不行。”他补充道。

    刘建清对于这座简易桥的不满已代表了这两村间青年们的普遍态度。

    当年刘建清和村里青年为了实现自己外出打工理想而修建这座简易桥,但由于没有足够资金和其他资源,再加上当时也没有科学方法,这座桥的设计和承载能力,刘建清全然不知。用他的话说,“每过一次都像在和死神博弈”。

    2014年6月23日,刘建清长期的担心终于发生了转机——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汽车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汽车报、江铃汽车共同发起的“江铃·溪桥工程”公益项目将在这里开建第200座桥。桥的建设将改变解放沟乡村民出行不便的历史,改变村民的生活。

    从2007年开始,“江铃·溪桥工程”已经走过了8年时间。8年间,随着江铃汽车所建桥数不断增多,“以桥联心”成为了这张溪桥名片的主打。

    江铃汽车董事长王锡高承诺,“今年将在建设第200桥的基础上,再增建40座,使‘江铃·溪桥工程’中由江铃建设的桥总数达到240座”。

    抱团取暖的公益

    一根筷子容易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

    早在2007年,江铃汽车就携手中国汽车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汽车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汽车报社在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了“江铃·溪桥工程”专项基金。从那一刻起,江铃汽车就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桥的方式来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当时国内公益项目种类并不太多的情况下,这填补了建桥这一公益领域的空白。 

    2008年初,江铃汽车宣布,今后每售出一辆江铃汽车,集团即为“江铃·溪桥工程”专项基金捐款10元人民币,截至2013年底已经持续投入善款900余万元。除此之外,专项基金还融入了江铃员工代理商体系、中国汽车报社等的善款,更有江铃车主、爱心市民的拳拳爱心和涓涓溪流,共同汇成爱的海洋。截至2013年底,“江铃·溪桥工程”收到援建善款总计1244万元,其中来源分别是:江铃股份73%、江铃集团工会10%、中国汽车报9%、江铃代理商7%、社会各界1%。

    从2007年“江铃·溪桥工程”成立以来,江铃一直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伙伴的到来,希望能将桥在全国越建越多,在“江铃·溪桥工程”走过的8年时间里,有不少伙伴陪伴着江铃一路前行,但只有江铃作为发起方坚持至今。

    据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江绍高表示:“目前‘江铃·溪桥工程’已在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101个国家级贫困县,共援建了442座溪桥,总受益人群为70多万,其中一半以上由江铃集团捐建。当前,这项公益项目的总捐赠已达到2630多万元,其中江铃汽车出资大约1243万元。”

    李劲是江铃汽车在重庆地区4S店的经销商。参与江铃开展胡公益活动,对于李劲来说已经成了一种常态,作为经销商代表,李劲参加了“江铃·溪桥工程”8周年四川凉山体验活动,他开着自己4S店的SUV越野车作为队伍的引导车加入其中。

    当被问及从这种活动中能够得到什么的时候,李劲有些自嘲地说:“得到的是‘利’,但此‘利’非彼‘利’。参加这样的活动获‘利’不少,除了饱揽沿途风光、结交朋友,最重要的是心灵得到满足。看着老乡们端上来的美酒、开怀的笑脸,怎不叫人感动?”

    “公益应该是一种常态,需要更多的是公众参与性,参与性首先就是要我们的员工和经销商参加进来。公益需要传递,最终目的我们是希望吸引到更多社会公众也能够参与到桥的建设中来。”江铃汽车的工作人员表示。

    重建“溪桥”见执着

    在“江铃·溪桥工程”建设的200座桥中,唯一有一座便民桥被进行了二度建设。谈起这座重建的桥,家住解放沟乡另一个村寨瓦子村的村民们心里都藏着一个不想说的秘密。

    十年前的瓦子村,村间小路大多都是靠村民的双脚踩踏出来的,更别提桥了。村民要过河就只能蹚水,有时水流急了,村民只能无奈等待。过河的危险正每天威胁着村民出行,但村民们也别无他法。直到有一年村里的一对年轻夫妇被水卷走,终为乡亲们的安全出行敲响了警钟,期待在滔滔河水上面建起一座便民桥也成为了村民们的期待。但由于乡里财政资金有限,村民们的期待成为了奢望。

    直到2009年,村民的奢望变成了现实,江铃汽车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基层志愿者来这里考察。听完老乡和志愿者的讲述后,江铃汽车通过“江铃·溪桥工程”率先为瓦子村建起了便民桥,解决乡亲们出行之苦。

    但有些许遗憾的是,2012年汛期,罕见大雨造成河水暴涨,瓦子村这座曾经承载着江铃汽车和乡亲们美好愿望的便民桥不幸被冲毁。2014年6月23日,还是江铃汽车来到这里,拿出18万元在这座被冲毁的便民桥原址上新建一座吊索桥,再次点燃了瓦子村村民生活的希望。

    “建桥量只是一个数值,管建设更要管质量,让村民安全把河过是‘江铃·溪桥工程’的宗旨。”江铃汽车公司一位员工表示。

    因地制宜撬资源

    在全国“江铃·溪桥工程”的建设数量和质量背后,是江铃汽车有序推进自身公益版图基础上的详细慈善布局。

    2007年,“江铃·溪桥工程”在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专项基金后,中国扶贫基金会通过自身在全国扶贫系统的影响为“江铃·溪桥工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摸底,将农村偏远地区需要架设过河桥的村寨进行统计筛选,将最需要的地区先行列入修建行列,同时还与当地政府合作,通过按比例投资修建的方式来撬动政府资源。

    按照“江铃·溪桥工程”中江铃公司的配置比例,到地方修建的溪桥将按照1:1的比例配套建设,即江铃汽车出6万,当地政府出资6万,共12万来保障每一座“江铃·溪桥”的建设。

    “筛选出最需要建设的地区,解决当地百姓的出行之忧,但这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与当地政府合作,这种方式可以调动起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让政府主管部门参与其中,这样也有利于桥建好后的维护与保养,让桥的使用寿命延长,尽最大力量实现资源节约和优化配置,这对于项目的可持续性有很大帮助。”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江绍高表示。

    目前,拥有良好资源和项目的“江铃·溪桥工程”正以不竭的动力,强有力地推动着江铃的慈善事业前行。

    (张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