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主编袁柏欣: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对中国养老产业和养老事业稍有了解,养老也是平时和朋友交谈中涉及较多的话题,总体来讲用四个字概括:忧心忡忡,而香河大爱城项目,在我眼前打开了一扇窗。 在2012年重阳节前后,当时我们央视财经频道集频道之力推出了《明天我们如何养老》系列,仅我所在的《经济半小时》栏目就推出了近二十期专题,并且之后持续跟踪,养老金、机构养老、养老土地政策、居家养老、空巢老人、农村养老……可以说涵盖了养老各个方面。作为系列节目主创之一,我当时想得最多的,就是在中国,面对全球最大的人口基数、前所未有的计划生育政策、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经济软转型升级期,中国迎来的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养老挑战,难度举世罕见,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考验着所有人的智慧,应该说,在我们的节目中,也采访了一些模式和探索,但都不尽人意。而在香河大爱城,我们看到了一些全新的东西,我不敢说这能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但至少我们看到了智慧和勇气。 简单说,我对香河大爱城的判断,一是这里符合了中国的现实,那就是提倡居家养老为主,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这都是正确的。第二,这里是在跳出养老做养老,把老人和家庭,老人和年轻人结合在一起,避免了一提起养老就满是暮气,回归家庭与传统。第三,这里是在整合资源,特别是把医疗放在重中之重,现在医保异地报销还有诸多制约,希望大爱城能在这方面率先突破,善莫大焉。最后,大爱城提出的可持续、可盈利、可复制非常重要,如果像大爱城这样的企业、这样的模式再多一些,类似的社会力量介入养老更多一些,由中国养老产业推进中国养老事业,可能中国养老局面会有新的开端。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主编申玉彪: 应对日趋严重的老龄化,大爱城养老产业模式值得关注。作为专注于养老产业投资和运营的专业机构,我体会是香河大爱城模式适合中国特色。它是通过创立以“大爱”为核心价值的市场化养老服务产业,分期在全国多个一线中心城市辐射区域建设“大爱城”,发展规模化连锁社区,形成连锁互换;在华北重点打造“大爱城·香河国家养老示范基地”;在华东崇明岛重点打造“大爱城·国家养老华东示范基地”,旨在打造中国文化下市场化、规模化、全龄层、全配套的健康养老产业链。 从文化层面看,大爱城养老产业模式将单纯的养老上升为对全家庭、全社区的关怀,既保证和满足人们全方位物质生活需求,更重视满足人们养老深层次的精神需求,是中国文化背景下最理想的养老模式,符合国际养老产业发展大趋势。 ●《财经天下》杂志社总经理王小军: 大爱城模式可以说是目前为止我所知道的最为完善的、以养老为核心的全产业链模式。我觉得它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淡化养老主题,突出家庭概念。家庭养老目前仍是主要养老方式,而引入幼儿园、小学及中学,则抓住了“孙子”,留住了“孙子”,“儿子”自然也会常来。这样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家庭,都有极重要的意义。第二,核心是服务水平。养老产业以房地产为出发点,但核心是服务业,服务水平是基础。大爱城一手抓医疗,一手抓教育,不仅突出对老年人“养”的关怀,也对包括年轻人在内“学”的重视,尤其是社工学院的成立,意味着服务的标准化。因此大爱城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所谓“答长远,行更远”,大爱城所想极有远见,所行更为扎实。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大爱城会成为京津冀中高端家庭的居“家”热造。 ●新华网信息化事业部总监孙琦: 香河大爱城在智慧养老的道路上走出了第一步,相信大爱城在社区建设中,能够加入更多的科技元素,让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服务到千家万户,让更多的老人享受到先进技术带给他们的便利,将智慧养老落到实处。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社会养老工作,国务院在养老服务上的相关政策文件和“十二五”规划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养老的重视与关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科学技术部在智慧养老和医养结合服务平台上,也都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和方向,新华网也在关注并思考如何通过信息化技术更好地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分析研究我国养老服务发展趋势,研究智慧养老服务产业模式,解决目前养老模式单一、功能欠缺、用户体验较差等问题,我们希望携手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全产业链,通过更多智慧的技术和理念、方式,实现智慧养老的未来。 ●中国经营报社副总编辑李学宾: 调整中的中国经济处处出现过剩现象,如果说现在还有哪个行业存在短缺,养老产业恐怕首当其冲。情感、居住、医疗、生活、娱乐,人到老年,以上需求并不必然随之而“老”,相反,由于工作时间繁忙,很多需求恰在退休之后才开始释放,但市场上的准备显然不足,未备先老背后,凸现的正是在以上领域产品和服务的严重短缺。 爱晚投资显然看到了这样一个机会,大爱城循迹市场化、规模化、全龄层、全配套,最终希望打造出一个覆盖健康全产业链的生态新城、养老新城、连锁新城,为了使其理念在落地过程中顺利实现,同时借助社会力量成立社工学院,培养专项人才。这些有益的尝试都在丰富,甚至重新定义着中国养老产业。 鉴于大爱城的全国连锁布局,未来可以期待的是基于业主的会员式管理和服务,一是业主会员可以在全域内享受到同质且优质的养老基本服务,二是以强大的会员规模整合外部资源,拓展会员专属服务,比如某些旅游产品的定制、某些绿色食品的专供等。我们希望企业家以自己的真诚和智慧为养老群体提供越来越全面优质的服务,真正践行城之大爱,让中国的老年人不仅实现老有所养,更能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爱。 ●经济观察报社副总编辑郭宏超: 当下,如香河爱晚投资有限公司等专注于养老产业投资和运营的专业机构正在成为中国市场化养老的践行者。“养老地产”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市场化养老产业的实践,其前景无疑是相当好的。养老产业要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去推动,必须要能满足各参与方的不同目标:人群定位、老有所享、长期服务、实现盈利。 在香河爱晚的规划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养老产业构想,以养老地产为基础,把国外主流养老模式嵌入整个社区化的养老产业运作中,能满足居家生活型、独立生活型、辅助生活型、辅助医疗型的养老需求。在物业模式上提供了出售+持有经营的专业养老服务。更有意思的是,香河爱晚与寿险公司战略结盟,未来还要打通养老险和养老服务这条通道,在养老保障上提供更为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当然,养老产业即使在硬件配置上再好,也不能真正解决养老问题。养老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软件服务上。在香河爱晚的规划中,软件的护工服务、医疗服务、健康跟踪、餐饮配套、文化娱乐上都有完整考虑,如果能最终做到,一定会为中国市场化的养老产业走出一条标杆性的大道! ●华夏时报社总编辑助理贺江兵: 近年来,越来越多房地产开发商和保险公司等在内的各类机构纷纷试水养老地产,但在业界普遍看来,目前还并没有看到一个可持续、可复制的成功运营模式。什么能称为一个好的养老地产项目?实际上,从发达国家经验看,一个完美的养老地产项目应该是“专业的地产商+专业的投资商+专业的为老服务的运营商”的组合,不仅要注重适老化住宅设计,还要注重适老化的综合配套,关键是能提供适老化服务,其服务运营商为老服务的内容及运营服务商是养老地产项目成败的关键。而对养老地产项目运营商而言,则需要具备持续的运营能力。养老地产项目收回成本并盈利,更多的是依靠增值服务。 从短期来讲,我对一些创新模式的探索感到乐观。比如作为国家养老示范基地,我看到香河大爱城在规划设计上不仅借鉴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在生活空间等硬件设施方面突出养老产业的特殊要求,同时也全面汲取中华传统养老文化的精华,照顾到中国老人重视家庭生活的情感需求,可说是将政府力量与民间力量相结合,从政府层面与市场层面进行整合,来探索一条将居家养老、社区照顾与机构养老相结合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新途径。期待它最终能为我国养老产业提供一个可持续、可复制的成功运营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