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新闻
   第11版:专题
   第12版:社会创新
   第13版:视觉
   第14版:国际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做大客户募捐要会“说话”
公益问责化路漫漫
数据为慈善带来了什么?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社会创新

第13版
视觉

第14版
国际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4年05月2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做大客户募捐要会“说话”

    做大客户筹款要会说话,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具体该如何说话,却从没有人提出过一套可行的方案。而且,很多公益组织在和客户谈判的时候,都是在用公益组织的语言在和对方讲话。

    笔者曾观摩不少的劝募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劝募方通常会大量谈及自身项目的优越性,以及受益人如何需要获得对方的帮助。劝募过程或者满是专业术语,显得枯燥乏味,或者满是辛酸泪水,一副“乞讨”模样。一旦对方对自己的项目表示出哪怕是一丁点的不感兴趣,劝募者就会立刻龟缩到“道德至高”这一伪装之后。这也就是说,只要对方不捐款,就会被贴上道德不完美的标签,从而深陷尴尬。但这种做法一定会是徒劳,最终只会让双方都倍感受伤,不欢而散。

    成功的大客户募捐一定不会是这般糟糕的样子。成功的劝募者一定是说着对方想听的话,让对方开开心心地把钱掏出来,资助需要帮助的受益人。在掏钱之后,他还要满腹感恩,感谢受益人给了自己这么一个宝贵的机会。只有这样的募捐才能算是成功的募捐,才是公益组织应该有的募捐。

    那公益组织具体该如何募捐呢?这里有个生动的例子。有一个大客户曾给一个乡捐了不少钱,用于修路和建桥。这些捐款都是没有回报的,但他也一直没有拒绝这个乡的请求,而是有求必应。一次,当地有个项目想要找合作方,当地政府找了其他几个企业,请它们入驻。但是当地的老百姓坚决反对,不肯签征地合同。后来,政府找到了这个大客户,结果当地老百姓纷纷表示支持,很爽快地签了合同。这些老百姓还说,这个大客户给他们修桥建路,做了不少贡献。现在,他们很感激这个大客户,愿意让他来投资办实体。这个大客户也禁不住感叹道:“经过这件事后,我才明白为什么做慈善是‘名投现在,实收未来’。”

    这个大客户的故事能说明很多问题:第一,很多大客户对公益是没有概念的。他们大都把公益捐赠当成单纯的献爱心,而不是一个“社会品牌”的建设过程。因此,公益组织在和大客户沟通时,一定要首先做好“客户教育”。那就是要告诉客户,自己并不是单纯地在向客户要钱,而是在帮客户打造“社会品牌”。这个社会品牌将为客户带来长线的“收益”,无论是物质上,还是名誉上。客户不应仅着眼于眼前的付出,而应看看未来的“回报”,并将两者做一个比较。只要客户不仅仅想挣眼前的钱,还想挣未来的钱,那就一定会听得懂公益组织的话的。第二,公益组织应该用客户“听得懂”的话和对方沟通。公益组织不应总是“高大上”,而应该通俗一点,应该学学这位大客户的说法,讲一个“俗气”的故事,甚至可以把这个客户的故事复述一遍给对方听,这样的效果或许会更好。

    总的来说,公益组织应该抛弃现在的糟糕的劝募模式,丢弃“道德劝募法”,回到市场的本质上来,用市场能够接受的劝募方式来打动对方,让对方开开心心地“埋单”。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 褚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