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年3月29日,社会救助与社会工作介入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办。该研讨会由民政部社会工作司支持指导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中国社会报社举办,旨在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为研究制定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发展的专项政策提供智力支持。 社工介入的必要性何在? 5月1日即将实行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一次将社会工作写入了国家法律法规。 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司长王金华指出,对于社会工作来说,这一法规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是丰富了社会救助体系,确立了社会力量和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中的重要地位;二是使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领域、服务社会救助对象获得了法律依据;三是为社会工作从社会救助领域向其他领域、由社会救助对象向其他有需要的对象延伸开辟了立法起点,提供了立法示范。 社会救助司副司长刘喜堂认为,我国传统社会救助在救助方式上比较重物质、轻服务,在救助目标上主要是托底线、保生存;随着社会救助的发展,单纯的物质救助越来越难以满足救助对象的多元化需求,迫切需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介入。 社会工作的角色定位是什么? 介入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究竟可以干什么? 北京大学教授王思斌提出,社会工作可以在社会救助中发挥三方面作用:一是专业基础作用,主要是提供物质救助、心理疏导等专业性、基础性服务;二是理念支持作用,所有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都应以救助对象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改善需求为本,将贯彻实施法律政策与提供社会工作式的人文关怀相结合;三是功能发展作用,推动建立富含社会资本的现代社会救助体系,增强救助对象的自助生活能力,发展社会功能。 社会工作可以发挥多方面作用,但很多时候是综合发挥作用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陈涛表示,应组建综合化的社会救助社工队伍,每位社工可以有不同的任务侧重和专长,但必须互相配合、作为一个整体来行动。综合化的社会救助社工队伍主要承担社会救助的各项具体服务职能,扮演直接服务者、评估者、转介者、倡导者、管理者等多重角色。这种模式可以保证服务的整体化,也更有利于实现新型救助的发展性和预防性目标。 社工如何进入社会救助行列? 社会工作可以在社会救助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作用发挥的前提是社工通过合适的途径进入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的行列。 北京市民政局救助中心主任王昌伦建议,一方面,要加大民政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力度,明确岗位数量和专业技术职务等级,配备具有相应能力的专业社工;另一方面,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加强与民办社工机构的专业合作。 南开大学教授关信平提出,应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体制机制,特别是搭建政府、社区、社工三方联动机制。具体而言,可以探索在城市设立区县一级的专门机构负责社会救助的具体事务,并委托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来运营管理这个专门机构,实现行政管理与专业服务的有机结合;也可以通过招考、聘用等方式,吸纳社工到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和社区工作。 此外,不少专家还关注到在社会救助的一些具体工作上如何引入社工。以低保为例,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孙莹认为,受编制和人力所限,政府不可能一家家地了解低保对象需求、解决每个个性化问题,很大程度上需要委托社工来承担对救助对象需求的调查评估和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并由社工在开展服务和执行政策的具体过程中反映救助对象的实际需求和政策诉求,提出政策完善建议。济南大学教授高灵芝同样建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立完善的低保对象第三方评估机制,由专业社工对低保对象的家庭资产、收入、致贫原因、身心健康状况、生活需求等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 具体可以做什么? 因为专业的不同,社工进入社会救助行列之后,可以在医疗、教育、司法、劳动就业等多个不同领域发挥作用。与会的专家对此提出了各自的期望。 医疗救助方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史柏年指出,我国的医疗服务大多停留在疾病治疗阶段,尤其是面向贫困人群提供的医疗救助,以相对低端、初级的疾病治疗为目标,而医疗救助对象对心理和社会层面的服务往往有更为迫切的需求。社会工作介入医疗救助,能够弥补现有单纯治疗医学模式的缺失,更好满足救助对象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提升其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 教育救助方面,天津理工大学教授徐丽敏提出,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救助,在宏观层面,社工要发挥政策倡导作用,为破除农民工子女入学的户籍限制、纳入城市义务教育系统作出努力;在中观层面,社工要在社区和学校两个平台进行介入,深入了解农民工家庭及其子女的现实需求,链接相应资源;在微观层面,主要是为农民工家庭及其子女提供社会融入性服务。 司法救助方面,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范燕宁提出,社工应在四个方面发挥专业作用:一是配合国家司法部门开展对涉案涉罪未成年人的侦查、问讯工作及判前社会调查;二是对涉案涉罪未成年人再犯的可能性、暴力倾向、攻击行为程度等进行风险评估,为司法机关提供工作依据;三是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受害人、证人的社会心理进行需求评估,履行监督、沟通、抚慰、教育等职责,提供升学求职就业帮扶、法律维权帮扶、社会救助信息服务等;四是积极倡导政策,推动相关政策出台。 劳动就业救助方面,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教授陈洪涛提出,社会工作应为低保家庭赋权增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消除影响家庭功能正常发挥的负面因素,协助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促进良性发展。特别是为社区低保及边缘群体搭建就业、创业援助支持网络,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就业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障碍,通过体验式就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逐步实现稳定就业和积极创业。 面临哪些问题? 在提出目标的同时,与会专家也对当前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面临的困难表示了担忧。 陈洪涛提出,在实践中主要存在三方面困难:一是社工介入低保救助工作中遇到很多政策瓶颈,现行的很多低保救助政策在乡镇、街道和社区层面未能得到有效执行;二是与救助对象建立专业信任关系难度大、过程漫长;三是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领域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对一线社工的专业能力有很高要求。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宋国恺则认为,社会救助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八个领域,这意味着社会救助对象多元而复杂、救助任务繁重而艰巨。与救助工作的现实需要相比,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实践还有大量细致工作要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必须加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为救助对象提供服务的专业水平。 面对现状,王金华提出,要加快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工作机制:一要建立健全需求发现机制,使贫困对象的社会救助需求得到更为准确、全面、科学的判定;二要建立健全服务承接机制,通过向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购买服务的方式,积极发展为救助对象提供服务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三要建立健全服务转介机制,根据救助对象的不同需求,由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及时报告转介给有关政府部门和专业服务机构。 公益时报记者 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