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社会创新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人物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中国慈善榜系列报道
   第13版:国际 案例
   第14版:国际 人物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禾邻社与万科公益基金会纠纷始末
公益知识产权侵权与维权反思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社会创新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人物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中国慈善榜系列报道

第13版
国际 案例

第14版
国际 人物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4年04月08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公益知识产权侵权与维权反思

    (上接08版)

    大多民间机构维权力量弱

    日前,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出民间NGO自身的法务维权力量堪忧。这份由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服务中心调研完成的《上海市公益组织法律服务需求现状调研报告》显示,在选定的70个公益机构样本中,有法务人员的NGO比例非常低,很多机构内专职、兼职、志愿者这三种类型的法务一个都没有。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民间NGO的主要法律纠纷发生在合同、知识产权、劳务用工和机构治理与依法运营上,机构治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制约机构发展的隐忧。”陆璇说,“法务人员健全的机构,比一般法务力量薄弱或跟本就没有法务人员的机构存活时间长、机构矛盾和纠纷少,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南方公益研究院研究员唐昊在接受《公益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民间NGO出生的法律土壤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从去年国家放开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到将业务主管单位改为业务指导单位,这预示着社会组织准生门槛已经降低,但对于社会组织出生后的成长阶段,有利于其发展的配套政策条款并不是太多,导致社会组织在发展、运作过程中出现和存在的问题并不能马上解决,造成社会组织发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