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基于现有技术,通过采用节能措施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占比可达80%。”2月19日,世界自然基金会(英文缩写“WWF”)选择在美国华盛顿和中国北京同步发布这一消息。 “未来30多年,即使不考虑环境成本,这么做的总成本甚至还略低于依靠燃烧煤炭发电。届时,在既不影响电网体系可靠性,又不放慢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到2050年中国电力部门产生的碳排放可以减少90%。”这份名为《中国的未来发电》中,对于中国转型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成本进行了预测。 报告由WWF委托第三方研究机构“能源转型研究所”(Entri)研究制定,报告中最大胆也是最富争议的结论,是认为“在采取必要节能措施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后,到2040年中国就能彻底关闭燃煤电厂,全面转向可再生能源”。对此相关领域专家表示:“大胆设想可以理解,但用于解决中国问题太过理想。” 报告的大胆预测 该报告以Entri掌握的中国最新电网图型为蓝本,模拟了基准情景、高能效情景、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情景和低碳混合情景中每小时电力使用情况。 报告测算,以现有社会发展速度,在不改变当前电力发展格局情况下,一直以煤炭作为主要发电能源的中国,到2050年火电在所有能源消耗中的比重仍不会下降,但届时全国总的用电量需求将达到目前的6倍,这将使得强烈依靠一次性能源煤炭为发电主要原料的中国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尽管当前中国的碳排放量还不如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发达国家,但也将对未来的气候变化产生重大影响。 事实上要想扭转这一局面,可以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但要想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必须改造整个电力体系,单靠市场机制无法完成。而可再生能源使用价格并不是高不可攀,将在2030年与火电持平。 报告设想,如果中国官方在现有能源发展结构基础上选用以可再生能源发展为主、其他能源为辅的能源发展新模式,并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那么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最高能占到83%,而余下17%将会由燃气发电来弥补可再生能源“靠天吃饭”的不足。同时,加大节能环保措施,向服务经济转型、限制高耗能产业、为家电和工业设备颁布严格的节能标准,如果成功打出这些“组合拳”,从2011年到2050年发电总成本将为57.7万亿美元,比目前以煤为主要燃料的发电总成本低约6.3% WWF气候与能源项目高级项目官员邓梁春坦言,这份报告可以说是“迄今对中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前景最大胆的情景设计”。 过于理想化不能解决中国问题 对于这份仅对公众发布的简明版本就有70页的报告,研究者用相当大的篇幅论证了项目的可行性和实操性,但最终报告的结论还是跟公众的既定思维有些差距。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或许国外研究者对解决中国问题的设想过于理想化了。国内学界目前的主流意见是能源转型迫切需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最现实的考虑是更高效、更清洁地利用煤炭,可再生能源是否能成为主流,目前还不是核心议题。” 李志青认为,能源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或是环保问题,它更是安全问题。从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来看,可再生能源目前似乎还看不出具备这种能力。“过去,我们也许忽视了火电的环保成本,但同时,其对能源安全的意义也没有在价格上得到充分反映。更重要的是,中国的能源和经济结构存在非常强的路径依赖,生产者、消费者的惯性很难一下子扭转,同时国内存在各种利益主体,中央政府作顶层设计时受到种种制约。” 就目前报告提出的建议,李志青则认为其实在中国不太具有操作性,比如立即征收高额碳税、在2040年彻底放弃燃煤发电等等。事实上,解决能源问题更现实的做法是充分考虑各利益主体的诉求,在博弈中找到适合的治理模式。 希望观点越辩越明 作为《中国的未来发电》报告的项目研究发起方、管理方和协调人,WWF为项目研究提供数据分析和观点,WWF在中国、美国和全球的各分会中,至少有10名员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整个项目,也是WWF全球网络的一次团队合作。 虽然这份报告的发布引来各界专家的不同声音,但在WWF看来这样的效果很好,正是这些不同的意见才能使更多观点越辩越明朗。 WWF气候与能源项目高级项目官员邓梁春对《公益时报》记者表示:“接下来WWF有很重要的推广计划,主要是使得报告的结论引起中国政府和智库部门的注意和重视,将计划召开相关研讨会,在业界行家面前进行各种观点的交锋,碰撞出更多智慧火花。同时还会积极向中国政府领导人提出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议,供政府制定政策和国家战略所参考。最终与企业和公众等合作与沟通,希望能激发出支持中国清洁可持续能源转型的举国民意,推动中国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能源革命。” 她补充道,这份研究还可以把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问题先放在一边,使相关部门可以专注于如何颁布好的政策、建立好的体制,确保中国民众能够用上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电力。 (公益时报记者 张明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