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是一家设立于河南省郑州市省人民医院对面,仅有5名专家医生、7名护士和15名志愿者的诊所,平均一天前来就诊的患者却高达200多人。诊所内常常人头攒动,有时被挤得水泄不通。这里能够做基本身体筛查诊治、一般性医疗处理,甚至可以做B超,但对患者最具吸引力的却是门诊是免费的。 这家名叫“国平义务诊所”的免费门诊的主人是现年65岁的周国平,退休前周国平是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院长。所内5名专家有3名超过80高龄,7名护士也全部是退休的医护人员。退岗不褪色是周国平的追求,但面对不断涌入的患者,他在热情之余更多了一份困扰:长期来看,维持诊所运营的资金从哪里来?免费门诊还能坚持多久? 找人、找钱、找地 创办免费诊所,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最先响应周国平想法的是赵长永,今年已经80多岁的赵长永退休后也一直想着怎样能够继续将自己的诊疗技术奉献给患者。随后好几名退休医生和护士也都表示愿意加入。而他们在诊所工作是不拿报酬的。 人有了,地方选在哪?尽管走的是免费的路子,但诊所的建设费用还是需要的,那资金又从哪找来呢? 周国平在医疗领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筹建免费门诊赢得了机会。 周国平是河南省医疗界的名人。1998年为郑州市金水区辖区居民办理优诊卡减负,2003年开始对该辖区居民免费体检,2007年周国平干脆将他任职的医院改成全国首家实行“先看病、后收钱”的医院。这一连串的改革动作,使得周国平成为2009年“感动中原慈善人物”,随后的2011年他又成为“全国十大医改新闻人物”。 周国平的知名度使他赢得了企业的支持,河南省内一家企业在2013年以向郑州市红十字会定向捐款的方式捐出80万善款支持周国平的免费诊所。 “企业捐款时直接捐到红十字会,免费诊所产生的每一笔账目都有着详细的发票清单,一段时间是要给红十字会审核的,这钱可不是想动就动的。”周国平对《公益时报》记者表示。 有了资金,周国平看中了在原先工作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人民医院对面的一栋小楼,之所以选在这里,是因为这里离公立医院近,有些病人在公立医院看不起病或者排队人多就可以直接来免费诊所。 免费的路能走多远? 由于诊所位于市中心,房租成为一笔大的支出,一年光租金就要花掉60万。但周国平表示,“价钱贵点只是一个方面,安在这个地方就是为了方便患者,最大能力解决患者病苦。” 除去房租60万,企业捐赠80万只剩下20万。虽然不需要给专家、护士和志愿者发放任何报酬,顶多有些志愿者有个交通补贴,每天吃饭都是自己自掏腰包,经费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但免费诊所的病人由原先每天数十人一下猛增到200多人,诊所根本容纳不了,医生、护士和志愿者的精力根本吃不消。周国平希望病号增加的同时,提供志愿服务的医生也能够一同增加。 “现在免费门诊和我共事的好战友,大多都是没退休之前就认识,大家都有一股奉献精神,去年开业干到现在人员结构基本没什么变化,当然我们年纪大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想要变动时可以商量。”周国平说。 人员是一方面,经费是另一方面。对此,周国平说,“2014年还是那家企业又给红十字会定向捐款90万用于免费诊所的发展,今后自己不能光依靠这家企业,还需要扩宽更多寻找善款的渠道,但自己只是一个医生,对于这一点并不擅长。” (公益时报记者 张明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