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第六届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第06版:第六届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第07版:第六届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第08版:第六届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第09版:第六届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第10版:第六届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第11版:企业社会责任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第五届中国社工年会
   第15版:第五届中国社工年会
   第16版:第五届中国社工年会
创新语境下的社会变革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第六届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第06版
第六届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第07版
第六届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第08版
第六届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第09版
第六届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第10版
第六届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第11版
企业社会责任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第五届中国社工年会

第15版
第五届中国社工年会

第16版
第五届中国社工年会

新闻内容
2014年01月2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论坛一
创新语境下的社会变革

    本报记者 张雪弢

    2013年,改革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汇,我们都会说变革已经来临,变革正在进行。但是对于媒体、公益组织或者基金会来说,我们推动着变革、自身在经历着变革,我们又要面对变革、应对变革。大数据时代来临,技术变革对公益界和对媒体界的冲击都是一样巨大。公益界正期待着更好的制度变革。

    本场论坛主持人:

    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研究中心主任 金锦萍

    2013年,国家顶层设计在不断深化,这使得大量公益慈善领域的制度性障碍有望被打破。像登记制度、双重管理体制,可能在不久的未来就会发生变革。

    大家都知道变革已经来临,变革正在进行。但变革会带来什么,我们又会如何去推动变革,这需要公益人和媒体人共同发掘。

    跟上时代的步伐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涂猛

    技术变革和制度变革,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变化太快,变革的幅度特别大。

    三中全会的决定有一个字的改动,将“社会管理”改为“社会治理”。以前理解什么叫社会管理?基本理解为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改成“社会治理”之后,文件里有党委要领导,政府要主导,社会各个方面都来共同参与,是一个多元的主语。不仅是政府,像我们这样的社会组织都应该投入到这个大的变革中和政府进行合作,或者由政府主导、我们来一起推动。这是一个大的制度变化。

    还有技术,现在我们关注云技术,这对公益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所以,我想这种制度的变化、技术的变化,它还会给我们行业带来另一种变化,即人们需求的变化。

    每家基金会都有自己的瞄准对象,在这么一个大的政策环境、技术环境的变化之后,它的需求会产生什么变化,是一个连锁的反应。我没有准备好,但是我要和我的团队一起努力,来适应这样一种变化,跟上时代的步伐。

    公益组织要对时代有所贡献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秦国英

    马云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这个时代我们应该做跑得快的羊。为什么美国西部的羊长得壮跑得又快,是因为美国西部有狼。其实我们现在也应该有这样一种紧迫感。

    在当今这种形势下,公益界要为这个社会有所贡献,真的要有一点新思维,并且有一点新的战略。

    所谓新的思维,就是我们要真正认识到怎么样做才能为这个社会带来变革,真正地解决一些社会问题。

    从战略上来说,要有一种合作意识,和政府合作、和企业合作、和媒体合作。媒体一直是我们的好伙伴,特别是新媒体发展以后,海量的信息确实反映了社会诉求和深层次的问题。对这些深层次的问题进行对接的话,也许我们对社会的服务方向是正确的。

    还有就是各类公益组织要加强合作,无论是公募的、非公募的还是草根的,我们各自都有各自的优势,联合起来力量会很大,一定会在推动社会变革中发挥我们的作用。

    “以不变应万变”与“以变应变”

    ●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

    第一要坚持,第二要变化、要创新,这样才能在新时代到来的时候,还能保持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

    第一,以不变应万变。中国扶贫基金会有一个信念,包括我们的印刷册上可以看到叫“坚持就可以改变”。坚持什么?坚持我们的宗旨、坚持我们关注的人、坚持专业,要解决社会问题,一定要了解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知道怎么聚集资源。不管外界怎么变化,这个机构存在的基础和理由是不变的。

    第二,以变应变,公益组织现在一定要坚持创新。三中全会带来了很多的政策变化,这会带来很多资源的变化。另外,技术的巨大变革大有席卷一切之势。公益组织一定要善用一切可用的资源,包括人、政策、资金和技术,当这些领域发生新变化的时候,一定要有敏感性,一定要知道它跟你有什么关系,一定要知道哪些资源可以用。

    在这样的一个转变下,原来的一些困惑解决了,为什么要聚焦,不再什么都做,只做我们擅长的?为什么我们要资助NGO伙伴?是因为在解决社会问题中,需要更多的有专长的志愿者和专业人员。

    尊重传统 大胆创新

    ●《财经》杂志执行主编靳丽萍 

    面对4G时代的来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比公益人更加惴惴不安的就是我们媒体人。《财经》是传统媒体中的老品牌,我们非常为我们的品牌骄傲,但是我们也确实非常紧张,TMT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挑战是非常大的。

    不管是我们杂志还是我自己的信念,第一要尊重传统,第二要大胆创新。

    尊重传统的意思是传统媒体原来坚守的一些原则和价值观还是有价值的,无论新媒体、老媒体、机构媒体、子媒体,传媒人对于社会价值的看守、对于制度变革的推进,这个是不变的。

    去年的时候,由于一个特殊的机缘,我作为评委参加师曾志老师这边的一个公益奖项评选,我发现他们的工作方式跟传统媒体完全不一样。比如我们要讨论一个选题,得一大拨人跑到会议室,面对面做一下午的争论。但是他们的工作机制直接在微信上完成,什么时间开会、开会的主题是什么、哪些人参加,都可以通过微信平台。

    我是一个老媒体人,但是在做一个新事业,公益价值传播的事业,在这个事业里我是一个新人,这就是我从头到现在为什么依然坚持。

    让公益力量联合起来

    ●京华时报公益周刊主编郭爱娣

    未来的十年是中国公益向现代公益转型的剧变时期,我们认为这个十年里媒体能参与也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所以,希望我们对行业的观察能够真正寻找到这些变革的力量,同时发现这种变革的模式,为政府也为我们的基金会,还有我们的NGO提供一种模式。

    《京华时报》2006年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下成立了京华天使基金,真正通过自己的行动也参与和践行一些公益项目。这几年公益项目参与的过程中,我们也认真思考作为一个媒体到底应该用什么身份和什么方式参与公益、推动公益。把整个基金的项目理顺以后,我们认为还是要做倡导型的公益项目,还是要更多地面对公众,倡导现代公益理念,解答公众在整个公益大变革中的疑问和困惑。我们也把自己的行动定位为做平台型的公益项目,希望通过媒体平台让更多不同的公益力量联合起来。 

    技术变革改变权力结构

    ●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师曾志

    一种新的媒介方式,它不简简单单是一种载体,实际上是在变革一种权力结构。

    在这种传播技术变革的大的变化下,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情况就是失控的状态。它在某些方面是消解着我们现有权力的一种力量,但是在某些方面又是一种增权和赋权的力量。在这种失控的世界里怎么找到我们自己发力的点和找到自己可以跟时代一起往前走的一种路径,可能都在于自我的赋权——社会赋权。   

    第二是迭代这个概念。互联网时代特别讲究的是在行进中开火,不管它完善不完善。过去会认为这个组织不完善,但是现在这种迭代恰恰是组织构成的一个大的变化,就是混搭式。一定小心用互联网,互联网对所有的组织建构都会带来一个革命性的影响。

    第三,冲突性、差异性。我们习惯了工作的时候大家意见都是一致的,但是,不同声音的存在,恰恰是一个组织创新最好的源泉,因为这恰恰可能是你没有考虑到的一些东西。冲突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危机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而不是说它是一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