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开篇
   第03版:政策
   第04版:养老
   第05版:救灾
   第06版:儿童
   第07版:社工
   第08版:创新
   第09版:救灾
   第10版:环保
   第11版:红会
   第12版:点评
   第13版:点评
   第14版:盘点
   第15版:盘点
   第16版:盘点
社工喜与忧:“我们助人,谁来助我?”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开篇

第03版
政策

第04版
养老

第05版
救灾

第06版
儿童

第07版
社工

第08版
创新

第09版
救灾

第10版
环保

第11版
红会

第12版
点评

第13版
点评

第14版
盘点

第15版
盘点

第16版
盘点

新闻内容
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社工喜与忧:“我们助人,谁来助我?”

    国内社工行业还处在萌芽期,但已经开始介入各类少数人群工作及社会热点问题,如信访、戒毒、失独家庭等,与此同时,机构不健全、外部环境不成熟等问题也迎面而来,多数年轻社工要面对的不只是挫折,还有经济与心理的双重压力。

    12月6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社会工作实务优秀案例评价标准研讨会上,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司长柳拯介绍,2008年以来,中国大陆通过高校教育、专业培训、职业水平评价等方式,已经形成了一支近40万人的社会工作服务队伍,其中持证社工123833位。全国扶持发展了2429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发了79249个社会工作岗位,这些服务平台为社会工作人才开展专业服务提供了广阔空间。

    12月15日,深圳市升阳升社会工作服务社社工黎燕虹因急性心肌炎猝死。让这即将收尾的一年蒙上了些许阴霾。

    小黎1988年出生,今年6月才来到升阳升。据逝者同事反映,小黎此前曾长时间加班,而在去医院就诊过程中因医保卡不能使用延误了治疗。小黎去世后,家属与机构沟通并不顺利,直到目前仍未得到圆满解决。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当下一线社工和机构,为“活儿”所累,也为“名”所累。为“活儿”是因为机构领导认为社工专业无所不能,常显救世主心态;为“名”所累,是因为一线社工认为如果拒绝加班,意味不承担,不投入,担心被人说“不专业”。

    同是在深圳,另一家东西方社工服务社,由于今年10月管理层的变更,导致前后管理层出现分歧和矛盾,机构的163名社工被拖欠了12月份的工资,社工们面临过年回家没钱买票的困境。没有拿到工资的社工们还坚持在各自的岗位,在南山区星海名城社区服务的小冰说,“我在社区工作,看社区的居民和和睦睦欢喜过年,我心里是开心的。想到自己没钱给父母买件好衣服,又非常伤心。”

    深圳市民政局社会工作处肖敏智副处长称,民政局下属的民间组织管理局正在处理此事。

    这些社工业内的乱象,有其必然原因,帮助弱势群体的社工也是弱势群体。行业健康发展,需要基本的规范和制度保障,首先要让社工自身生活有所保障,才能为社会服务。

    这一年,社会工作在不同层面得到重视,但到了实际工作中,却遇到重重问题。

    国内社工行业还处在萌芽期的兴奋中,与此同时,机构不健全、外部环境不成熟等问题也迎面而来。年轻人怀抱着理想投身社工行业,得到的不只是成就感,还有心酸和挫折,以及心理和经济上的双重压力。

    企业社工试点遇冷

    7月底,民政部办公厅公布了首批企业社会工作试点地区和单位名单,北京市、河北省、黑龙江省等18个地区和80个企业、社会工作机构进入试点之列。

    相对于社工,企业社工的社会认知度、知晓率要更低。试点企业中,很多人还不清楚社工或企业社工是做什么的。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福利企业的负责人就表示,作为一家生产企业,针对员工的活动并不多,员工多是外来务工人员,目的就是打工赚钱,希望企业按时发薪、休假,并没有更多其他的需求和问题,好像没有开展社会工作的必要。

    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创始人李涛表示,企业社工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社会工作的发展是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相伴随的,社会工作回应着这些进程中所产生的劳动力转移、城市融入等等问题。而在传统观念中,人们仍将企业看作单纯的生产单位,以劳动力资源的方式去管理,在这种方式下,劳资关系紧张等诸多问题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李涛认为:“中国的企业社会工作也不能单纯将目光放在劳资关系上,而是应该在社会融合的视角下,将企业看做社区的一部分。”

    在黑龙江、甘肃等地区,社会工作都处在摸索阶段,兰州的试点机构欣雨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去年刚刚注册为社工机构,其前身是欣雨星儿童心理发展中心,此前曾以志愿者的形式进入企业服务。其负责人张莉说,“我们在申请试点前还不是很清楚什么是企业社工,了解了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之前做的就是。”

    在较早尝试企业社工的广东东莞,2011年3月开始推行政府与企业1:1购买,即政府给企业一个社工岗位,企业相应地配套一个社工岗位。“企业不太愿意,试点过程有蛮大的阻力。”东莞正阳社工副总干事蒋德辉说。但经过一年多的磨合,他们的工作得到企业的认可。去年,清远市的一家港资企业主动联系他们,购买了两个社工岗位。

    相对于老年人、青少年或特殊疾病群体,企业员工群体更复杂,需要社工有更多的心理学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沟通技巧,这样才能看到问题本质,更容易获得员工的信任。员工反映了工厂的问题,社工与企业沟通的时候也需要注意技巧,既要让管理者意识到问题,又要引导其做一些改变。

    深圳的企业社工模式相对成熟,至诚社工事务所是做得比较好的代表,其项目有三种形式:企业全额购买、政府与企业1:1购买、政府全额购买,以企业、工业园、社区服务中心三种方式覆盖,由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为社工机构和企业牵线搭桥。

    医务社工受期待

    10月26日,浙江温岭第一人民医院三名医生被一名男子捅伤,其中一人抢救无效死亡,其余两人重伤。此案被社会广泛关注,也引起业内对医务社工作用的期待。什么样的力量能够帮助医患双方重建信任?除了医护人员和患者,我们的医院似乎还缺少一个角色:医务社工。

    尽管早在2009年的医改方案就已经明确提出,要“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增进医患沟通”,但直到现在,医务社工对大多数人而言仍然是个陌生的概念。

    医务社工究竟能为医护人员和患者做什么?北京睿博社工事务所与北京市301医院的医务社工项目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是神华公益基金会针对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救助项目的一个子课题。睿博社工创办人范燕宁说,白血病和先心病患儿的家长通常会比较焦虑,孤立无助,我们通过病房慰问、“家长悄悄话”、楼道家长会等一些方式帮助他们沟通交流,进行疏导。

    除了密切医患关系,社工还可以整合医院内外的资源给病患提供帮助,比如联系公益基金,为符合救助条件的患儿解决医疗费用上的困难,而医护人员没有这个时间。

    医务社工开展面临的问题之一是缺少经费。范燕宁说,我们现在希望能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来支持一个岗位。从长远来看,我认为对于医务社工,政府应该有顶层设计,有政策驱动,比如要求二等以上的医院必须设立一个专职的社工岗位;可以把上海、北京已经试点起来的经验进行推广。

    值得欣慰的是,国内一些医院已经逐渐意识到医务社工的重要作用。2013年11月,南海区第八人民医院成立医务社工部,正式启动医务社工项目,除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多种服务外,还将重点组织医院医护人员与社区居民互动,搭建起“医院—社区—居民”三方良好沟通的桥梁,力争增进医院与社会的交流,缓解医患矛盾。承接该项目的广州社工机构负责人介绍,该机构将派6名社工驻扎南海区第八人民医院,培训和带领医院志愿者队伍一同开展工作。

    12月,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和神华公益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河北省首个医务“社会工作部”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正式挂牌成立。社工部专设了先心病救助办公室、公益项目办公室、社区办公室和县区办公室,并建立了社工活动室。

    社区社会工作获政策支持

    去年11月,民政部联合财政部发布《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内出台的第一个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政策。

    今年11月15日,民政部、财政部再次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意见》,要求切实加强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发展社区社会工作服务,进一步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意见》要求,落实《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将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开展有场地、有人员、有资金。每年从民政部门留用的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支持开展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鼓励社会资金支持购买社区社会工作服务。

    与此同时,一些社工服务起步较晚的地区也有所行动。11月,河南省民政厅、财政厅印发《河南省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实施办法》,规范了购买程序,同时进一步强化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绩效评估与监督管理。

    (本报记者 王会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