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投入到养老社区开发建设的社会力量越来越多。在《国务院关于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之后,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那么怎样才能使养老产业实至名归,真正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呢?在12月22日召开的爱晚工程年度会议上,与会的领导、专家、社会组织及爱晚工程的参与企业代表达成了共识:养老产业是一个完整的服务链,产品和服务要捆绑在一起。 服务体系是核心竞争力 2013年11月18日,世纪爱晚投资有限公司与绿地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组建爱晚绿城投资有限公司,绿城等同为爱晚工程的一员,为爱晚工程的养老社区开发增添了新的完整服务链模式:学院式养老模式。 绿城学院式养老模式认为,“养老”之核心在于“养”,开发推广养老社区,核心竞争力在于服务体系,服务体系建设应先于园区开发,建设研发与运营研发要同步。2011年1月,绿城集团专门成立养老服务运营公司——绿城颐乐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颐乐公司从颐乐学院的办学工作开始切入,联手杭州师范大学等专业团队,已逐步研发出一套完整的颐乐生活服务体系,服务于所有“学院式养老”社区。 颐乐学院以学校的组织形式,构成园区内老年人的日常组织形态,开展适合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各类活动,从而构建一种崭新的老年生活模式。 这一模式由颐、乐、学、为四大版块组成。“颐”是指精心设计健康管理、医疗护理服务体系;“乐”是指精心设计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娱乐活动,每天、每周、每月、每年层出不穷;“学”是用学校的组织形式,重新规划老年人的退休生活;“为”是指利用园区内外多种途径,帮助老年人发挥余热,重回社会。 将服务系统向整个城市辐射 对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并不只绿城一家,呼和浩特爱晚中心的建设同样遵循了这一原则。 该中心的代表吕斌在会议上旗帜鲜明地表示:让养老产业实至名归,必须把服务做好。 该中心的硬件建设在2013年年底已经完备,但并没有入住开业,原因就在于缺少软件——服务,他们希望用半年的时间打造服务体系,在未来建设一套四级联动、统筹管理、专业化、信息化的运营模式,不仅服务于自身,更向整个城市辐射。 吕斌指出,四级有两层含义。第一种四级是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协调、养老中心实施、家庭双向互动;第二种四级是爱晚中心、养老院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四级。 吕斌强调,呼和浩特爱晚中心的目标是通过建设统一的呼叫号码,以信息平台为支持,将爱晚中心、社区机构、居家养老依次链接,双向互动,通过信息收集、协调配置养老资源,深度整合服务信息,构建全方位信息化养老服务模式。 让养老服务与相关领域 互动发展 像绿城这样的合作机构、呼和浩特这样的地方中心,在爱晚工程中还有很多,海南兴隆、江苏常州、四川成都、河北香河等爱晚中心也分享了各自的经验。 据世纪爱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孙继惠介绍,目前爱晚工程已经形成了爱晚工程领导小组、爱晚工程国开行金融协调领导小组、爱晚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社会养老工作委员会、爱晚专家工作委员会五大平台。依托五大平台,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发展形成了20个爱晚中心,工作内容已不仅仅是养老产业,而是涉及到服务、金融、科技、文化、院校教育、公益、国际业务等多个领域。 养老产业方面,首都爱晚生命科学城已进入具体实施规划建设阶段,即将正式启动;金融产业方面,形成了基金、保险、信托、证券等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科技产业方面,爱晚网状服务体系正在建设,未来将使每个爱晚平台具备健康实时监控、24小时紧急呼救、特殊老年人精准定位、健康信息记录等一系列功能;院校建设方面,2012、2013年国家彩票发展研究院、社工学院等养老产业院校相继成立;文化产业方面,由中国社工协会牵头建设了爱晚书屋,爱晚养老产业海外高级研修班将在10个国家及地区举办;公益方面,则有爱晚慈善、爱晚扶贫、爱晚志愿者等基础性民生工程…… 《国务院关于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统筹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养老服务与医疗、家政、保险、教育、健身、旅游等相关领域的互动发展”。爱晚工程的发展正是循着这一路径,不断丰富着自身的内涵。 爱晚工程领导小组名誉组长司马义·艾买提表示愿意与大家一起努力促进爱晚工程这一工作,使中国的老人成为健康老人、阳光老人、善良老人。 爱晚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周铁农强调,要让爱晚工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事业,必须创造让各方都得以发展的机会,使更多人来参与支持这项工作,从而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出席会议的还有爱晚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徐瑞新以及领导小组的其他成员,国家开发银行等关联单位代表以及爱晚工程各级单位的代表。 ■ 本报记者 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