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人物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09版:特别报道
   第10版:企业社会责任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国际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2012)年度工作报告摘要
公益组织是否该走向世界
网友支持反对各半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人物

第08版
特别报道

第09版
特别报道

第10版
企业社会责任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国际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公益组织是否该走向世界
网友支持反对各半

    1、你认为目前,中国的公益组织需要在国际上开展公益项目么?

    A、不需要,国内还有很多贫困人口需要帮助,应该先解决国内的问题。48.7%

    B、需要,公益不分国界,民间组织应该承担国际社会责任。49.6%

    C、不清楚,看具体情况。4.4%

    2、你会捐钱给公益组织做国际支援类项目么?

    A、不会,还是想把钱捐给中国人。46.1%

    b、会,只要项目公开透明,受助人需求强烈。43.0%

    C、不清楚,看具体项目。11%

    3、你认为国际救援应该受政治(两国关系)影响么?

    A、不应该,人民是无辜的。民间帮助民间就不应考虑政治因素。55.7%

    B、应该,如果两国关系紧张,就不应该向其提供帮助。41.7%

    C、不清楚。2.6%

    4、你认为,中国的公益组织应该参与哪类国际公益项目?

    A、扶贫、教育等传统公益项目。40.4%

    B、海啸、地震等突发灾害。39.0%  C、志愿者项目。14.0%

    D、其他。6.6%

    截止时间:12月23日10时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开始有中国公益组织走向国际,开展国际救援项目。

    近日,中国扶贫基金会主办了“国际社会责任民间论坛”,提出了“民间帮助民间”的口号。中国扶贫基金会从2009年起展开国际援助项目,于2009年在苏丹开展了妇幼保健系统示范项目,计划用5年时间在苏丹13个州建立13个妇幼保健医院。苏丹是世界上孕产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扶贫基金会在2011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援助苏丹医疗点——阿布欧舍医院。

    2011年初,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坦桑尼亚启动“希望工程走进非洲”项目,在巴加莫约县的摩唆嘎小学举行了第一所非洲希望小学的奠基仪式。

    对于公益组织走出国门的现象,有人表示支持,认为中国的公益组织应该实施国际化战略,为非洲等地区提供实在的帮助。也有人表示反对,认为国内需要帮助的人还很多,中国公益组织应该先帮助中国人。

    你支持中国公益组织走向世界么?《公益时报》与新浪公益联手推出“益调查”显示:公益组织是否该走向世界,网友支持和反对的声音各半。

    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从12月19日17时开始至12月23日10时止。调查结果显示,“你认为目前,中国的公益组织需要在国际上开展公益项目么?”一问中,选择“需要”与“不需要”的参与者几乎数量相当:49.6%的人表示需要,理由是“公益不分国界,民间组织应该承担国际社会责任”;48.7%的人表示不需要,理由是“国内还有很多贫困人口需要帮助,应该先解决国内的问题”。另外有4.4%的人表示不清楚,应该看具体情况。

    “你会捐钱给公益组织做国际支援类项目么?”一问中,选择“不会”的人数略高于“会”的人数。46.1%选择不会的人表示“还是想把钱捐给中国人”,43.0%的人认为“只要项目公开透明,受助人需求强烈,就会捐钱”。另外有11%的人表示要看具体项目。

    针对“你认为国际救援应该受政治(两国关系)影响么?”的提问,大多数网友的态度是不应该。结果显示:55.7%的人选择“不应该”,理由是“人民是无辜的,民间帮助民间就不应考虑政治因素”;41.7%的人选择“应该”,理由是“如果两国关系紧张,就不应该向其提供帮助”。另外有2.6%的人表示不清楚。

    而关于“你认为,中国的公益组织应该参与哪类国际公益项目?”的问题,选择“扶贫、教育等传统公益项目”的网友占40.4%,选择“海啸、地震等突发灾害”的网友占39.0%,选择“志愿者”项目的占14.0%。另外,有6.6%的网友选择其他。

    (本报记者 张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