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企业社会责任csr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新闻
   第10版:专题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国际 人物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第一访谈
基金会要做延续性长的项目
2014年《公益时报》订报回执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企业社会责任csr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专题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国际 人物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第一访谈

新闻内容
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专访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伟:
基金会要做延续性长的项目

    和李伟见面是11月底的一个下午,呼啸的寒风为北京吹出了大蓝天。作为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当家人,他正在办公室伏案提笔。

    敲门进入,看到桌上摊开的是一份项目资料,项目的名称叫“回归·栖息地”,是基金会与通用中国合作的一个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创新项目。

    “环保类的项目好做创新吗?”记者问。

    “可以说不是很好做。”李伟坦言,“环保项目过去非常大的比重是宣传教育,经常有企业拿钱搞论坛,专家参与论坛,给设定时间限制,一人十几分钟的发言,能说什么?办多了这样的活动后,办不好就会觉得太虚。真要是像博鳌论坛、达沃斯论坛也行,要是不能办出高层次的论坛,又不能为国家环保发展提供积极的建议和借鉴,办的意义又在哪里?”

    但宣传教育还是要做,李伟认为,要把理念传播和引导行为结合到一起。除了宣讲,还要引导大家去做,总之是要办实事。

    《公益时报》:我们的捐款多来自企业,目前捐赠情况怎样?

    李伟:近几年,我们每年四五千万的捐赠额,今年大概六千万。展开分析,其实企业不多。截止到今年10月底收到捐赠5200万,(李伟拿出一张项目财务表格给记者看)画着红色标记的项目是超过100万的,最高的是1000万的。“回归·栖息地”这个项目今年给了120万,资金量有所增加。

    《公益时报》:增加金额是因为项目满意度高?一般选择项目的时候我们会与企业怎样沟通?

    李伟:捐赠企业的CSR负责人见面时说了这么一句话:“这真是我们做CSR以来,做得非常好的项目。”其实,从每个项目有合作意向开始,我们都会与企业有非常紧密的沟通。比如“回归·栖息地”这个项目,从最初的接触到最后落实,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捐赠企业和我们基金会双方,加上第三方的权威专家和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通过搜集资料、实地走访、座谈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情况,为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恰逢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捐赠企业将项目方向确定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应该说还是有非常好的社会责任意识的。

    《公益时报》:像这样的项目的执行都由谁来做?基金会会有几个人参与其中?

    李伟:在这个项目的执行上,基金会内部有一个主要人员负责协调项目相关方,同时确保项目流程和质量的监管。然后组织项目所在地的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做,他们提供方案和执行,我们来评估。一是看是否有需要,二是工程做完评估与整体保护是否冲突,三是看最终的效果。某种程度来看,我们做的是拾遗补缺的工作,保护区需要做,财政工程又达不到的事。

    《公益时报》:具体怎么去监管这类项目?

    李伟:从三个层面来讲,首先,法律层面有非常严格的协议。第二,约定了非常严格的报告制度。第三,人的层面,事先定向考察、签协议、拨款,中期再去查看,事后验收非常重要,我们会带着捐赠企业一起。项目的效果很多能眼见为实,但是生物多样性项目有它的特殊性,有一些项目效果是需要长期的观察才能得出结论的。

    《公益时报》:目前基金会一个部门负责几个项目?项目发展情况怎样?

    李伟:每个部门不同,多的七八个,像事业拓展部现在成型的项目是四个。有一些是比较零碎的项目,做完活动就结束。长期的项目每个部门大概有两三个,整个基金会长期项目有十几个,但资金规模都不同。

    其实,我们希望做延续性长的项目。为什么设立专项基金,专项基金支持项目一般带有持续性,现在一年这样的项目越多,捐赠收入就越稳定。这种的比例在逐渐扩大,我们也在有意识、有计划地推动长期持续环保公益项目的开展。

    《公益时报》:既然这样,那我们怎么考量和选择合作的企业?

    李伟:我们一般与企业合作有这样几种形式:企业有意愿、有想法、有项目思路,通过调研和比较,找到我们,由我们来一起合作开展一个公益项目;企业有意愿,但是没有项目思路,找到我们之后,由我们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开展一个公益项目;我们有一个好的项目策划方案,找到目标捐赠企业,来共同开展公益项目。

    对于捐款,也许有些人的观点是多多益善,但是我们在筹集善款的过程中也会思考项目的执行质量问题。

    《公益时报》:基金会会通过理财进行增值保值吗?

    李伟:我们有一点投资,明年的理财方案也正在做计划。我们每年理财差不多赚三百多万,主要买理财产品。另外,我认为金融机构针对基金会的理财计划要根据基金会的特点来制定,不要求高收入,但风险要低,风险低到什么程度,就是要有保证,拿什么来保证,金融机构就要研究。要知道,全国的基金会加在一起盘子很大。

    (本报记者 张雪弢)

    人物档案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成立于1993年,是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环境保护事业的基金会。作为基金会秘书长,李伟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八年。去年11月,他在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上又当选为副理事长。在此之前,他曾任国家环境保护局人事处处长、办公厅副主任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