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据了解,我国贫困大学生约为700多万人,分布于全国1000多所高校,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左右,其中特困生比例约为8%-8.5%。贫困大学生问题已经由一个家庭问题上升到了一个国家人才培养问题,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除国家财政资金和优惠政策支持之外,动员发挥社会力量设立奖助学金,是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 从撤掉广告牌开始 十年一个注脚。回顾中海油的捐资助学行动还要从十年前说起。 2003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高层决定,撤掉东三环、北三环、东四环及出京各高速路上树立的企业形象广告牌,把由此省出的资金投向公益事业。 为了帮助在校贫困大学生克服困难、安心学业,并宣传动员全社会更多地关注贫困大学生的成长,中国海油决定向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以下称宋基会)捐款1000万元建立“中国海油大学生助学基金”,并通过宋基会组织落实该助学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 2005年6月,中国海油增补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民族大学、长江大学、西安石油大学为项目实施高校,追加投入864,000元。一期项目的四年中,在全国30所高校中共有3621名学生获得资助。 2007年6月,中国海油再度出资1732.5万元继续该项目,在五年内,每年在全国36所高校内有1175名贫困学生受助,共计5875名学生得到帮助。中国海油大学生助学项目一、二期共援助学生总数为9496人,一、二期累计捐款2818.9万元。 2012年下半年,中国海油与宋基会签署中国海油大学生助学基金项目三期合作协议。中国海油再次出资996万元,在2012至2015年度,在全国37所高校内继续资助贫困学子,三期项目资助学生共计3000人。 回首十年,该项目一至三期共计投入3814.9万元,资助总人数将达到12,496人。中海油将广告牌换成了更加温暖人心的行动,也让它的名字产生了比广告标语更大的价值。 跨界合作 形成合力 公益事业不单单是一个企业、一个公益机构的行为,也不应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应借助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带动整个社会的参与,从而调动与发挥全社会的力量。 助学基金项目实施中,宋庆龄基金会负责组织开展有关本助学计划的联络、宣传、评估等项工作。中国海油派出代表参加由宋基会项目相关负责人及各高校项目联系人组成的“中国海油助学基金项目联络委员会”,定期就项目进展情况及重要活动等项目实施内容进行沟通。 宋基会按照《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基金管理办法》管理“中国海油大学生助学基金”,并就项目运作过程中的重要活动、基金的年度财务状况和年度工作总结及计划等,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中国海油进行报告。 为了加强与受助大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心声,在宋基会机构网站中,建立了“中国海油大学生助学基金”项目网页,并专门开通了“中国海油大学生助学基金网络频道”,设立了“中国海油论坛”、“学子心声”等栏目,为受助大学生提供了交流和联络的平台。使他们可以通过助学基金这个桥梁,认识更多的新朋友,相互支持,相互勉励。 从助学基金项目运作初始,中海油也很重视新闻媒体在项目中发挥的倡导力量。目前已经建立起了一支与项目相配套的媒体队伍,对于助学基金开展的相关活动进行跟踪报道,在宣传项目的同时,呼唤更多企业及爱心人士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 以“中国海油大学生助学基金”项目为载体,宋基会携手中国人民大学等研究机构围绕项目实施效益、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企业、公民与公益事业等内容进行研究探讨。并专项设立项目课题,将助学基金项目作为一个成功案例来加以研究、分析,为将来以大学生为受众的公益活动的设计及实施积累成功的经验。 除了依托中海油及宋基会自身的基础力量外,中海油还搭建了助学基金平台,吸引更多企业参与,从而将项目运作得更丰富。2004年,北京联宝电脑公司加入到助学基金项目中来,在项目中开展“中国海油助学基金联宝优秀学子”评选活动,向从贫困大学生中评选出的优秀学子颁发笔记本电脑以兹奖励。作为宋基会第一个走进大学校园的慈善捐助项目,中国海油助学项目的示范作用和品牌效应日趋显著。由于该项目的规范运作和良好成效,宝马汽车公司等8家海内外知名企业和热心人士先后向宋基会捐款,目前该会的大学生奖助学项目已达8个,项目实施高校涵盖31个省市自治区近80所高校,项目资金达到8千万元。 发起单位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项目名称 中国海油大学生助学基金 项目简介 “中国海油大学生助学基金”一期项目周期为四年,自2003年7月至2007年7月,首笔捐赠1000万。在全国26所高校中,根据每所高校在校生总人数和贫困大学生比例,确定该校的受助生名额。每年从受助高校中,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院校内部申请、公示、审核,从中选出833名受助学生(其中有1年为834名),每位在校贫困大学生的受助金额为人民币3000元。基金每年分两次发放,时间为每年的11月30日前和次年的4月30日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