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开篇
   第03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04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05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06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07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08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09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10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11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12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13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14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15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16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17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18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19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20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21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22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23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24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25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26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27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28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29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30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31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32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33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34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35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36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37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38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39版: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40版: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卓越奖)
从优秀到卓越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开篇

第03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04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05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06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07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08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09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10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11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12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13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14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15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16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17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18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19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20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21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22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23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24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25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26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27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28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29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30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31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32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33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34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35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36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37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38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39版
2013 CSR优秀案例展

第40版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卓越奖)

新闻内容
2013年12月03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从优秀到卓越

    1937年,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哈利·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书中提出了“企业契约”理论。他认为,企业自成立就与社会达成了一种契约:社会为企业的发展承担责任,同时企业也要为向它提供发展条件的社会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一说法为企业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此前,众多企业家和经济学家一直在为“企业是否也应该解决社会问题”而争论不休。

    主流的观点是:企业的存在不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如果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则必然会分散企业的精力、增加企业的额外成本。

    一小部分先知思考的也仅限于:企业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是否会与利润最大化产生矛盾?企业是否能从所谓的“社会责任”中获得利益的实现?

    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先知们曾经的思考已经被证实:如果企业更加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必然会获得强有力的社会合法性,从而得到更多利益相关者(政府、金融机构、社区、消费者、媒体等)的大力支持,企业发展会更顺利,利润也会随之提高。

    有2008年的研究表明:当年中国的上市公司有60%向汶川灾区进行了捐赠,相对于没有捐赠的企业,捐赠企业当年销售增长率要高出3.6个百分点,资产回报率高出两个百分点。而捐赠对于民营企业的作用更显著:民营企业因为捐赠行为,当年销售增长率能够提高9个百分点,资产回报率能够提高3个百分点。

    而在2010年的一份针对16—29岁消费者的全球调查报告中显示,其中61%的消费者希望公司能够支持社会的发展;70%以上的快消品行业的消费者表示会选择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的产品。

    综上,从实用的立场讲,“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为企业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通过提高企业的声望来提高企业的销售额及客户回头率,从而提高企业生产力,达到利润最大化。

    但根本上,企业出于利益考虑而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是否应成为其承担社会责任的内核?企业究竟有没有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长?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讲,企业是否必须进行角色的调整?

    直到上世纪90年代,“企业公民”的理论开始出现。这一理论强调企业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与自然人、其他公民一样,有权利也有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一些企业基于这一理论进行实践,并发现自身除了有让经济社会活跃的能力外,同时拥有很多专长可以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

    雀巢公司自2000年以来咖啡业务每年增长率高达30%以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该公司重新设计了产品和采购流程:与咖啡种植户密切合作,向小农提供技术咨询,为其提供银行贷款担保,帮助他们获得咖啡苗、杀虫剂等要素的投入。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得到了提升。此外的间接成果是:小农的日子过好了,他们意识到破坏环境对长期生产不利,慢慢产生了环保概念,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据统计,全球100个最大的经济体中,有51个是公司,只有49个是主权国家。全球排名前200位的公司,实现的经济总量超过了全球经济总量的25%。

    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广泛深入地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并设计出有品牌、创新度高、可持续性强、参与广泛的公益项目。他们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经验和创新方法,甚至为中国政府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思路。

    有的企业充分结合自身资源和渠道优势,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融入日常运转。自2008年起,百胜集团“捐一元·献爱心·送营养”项目在全国启动,通过百胜旗下遍及全国的肯德基、必胜客、必胜宅急送和东方既白餐厅向社会劝募,号召消费者捐一元钱,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提供营养加餐。

    企业社会责任也会具备鲜明的行业特征。如车企,就更偏重驾驶安全、绿色出行等:“幸福方向盘”交通安全公益活动是广汽丰田公益领域重要的品牌活动之一,也是广汽丰田履行行业性责任的践行。

    为弘扬先进的社会责任理念和公益慈善文化,挖掘和培养优秀的公益项目和企业社会责任案例,促进更多优秀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公益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号召更多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公益并践行社会责任,协助企业和公益组织更加科学、高效地开展公益项目,《公益时报》联合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企业公民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公益案例研究中心、银则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共同发起“2013第三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卓越奖评选(企业公益项目卓越、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从2011年至今,连续三届CSR优秀案例的评选让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公益的路上脚步愈加坚实,以社会创新推动变革最终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本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