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专题
   第11版:专题
   第12版:国际 人物
   第13版:国际 新闻
   第14版:国际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第一访谈
活到老,创新到老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专题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国际 人物

第13版
国际 新闻

第14版
国际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第一访谈

新闻内容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专访“欧洲社会创新教父”迈克尔·诺顿:
活到老,创新到老

    社会创新的魅力有多大?看看迈克尔·诺顿(Michael Norton)在中国的一天,你会在他身上找到答案。他的所到之处,有读者会举着他的著作兴奋不已;在一连6个小时的讲座与演讲中,这位年过七旬的英国老人始终精神矍铄,并滔滔不绝地向听众传递着创新带给世界的改变。

    我们常说社会创新需要跨界融合,恐怕诺顿本人就是这句口号的最佳体现。科学家、银行家、出版人,这是诺顿曾经的三个身份,并且他在每个身份下都取得了过人的成绩,但让他名声大噪的还是在创新领域的贡献。

    1966年,诺顿以不寻常的方式在伦敦启动了一个为移民家庭辅导英语的志愿者项目,也开始了他从此长达40余年的“创新”之路。1975年,他创办的“社会变革指南”(Directory of Social Change)迅速成为了英国非营利行业最顶尖的资讯和培训提供方。1995年,他又组建了志愿行动创新中心(Centre for Innovation in Voluntary Action),这是一个集创新理念于大成的机构,陆续在世界范围内筹划和开展了一系列青少年参与度极高的公益项目和社会企业。

    “我的人生信条有三——做、现在就做、错了重新再来。”任何人与诺顿交谈,都能时刻感受到他对于行动的催促。诺顿认为,社会创新的最大困难不在于有挑战性,而是面对挑战的裹足不前。

    是的,创新路上,诺顿似乎从来不曾畏惧,如今,他又提出了“老年人创业”的概念。通过本期访谈,《公益时报》记者试图探询这位“欧洲社会创新教父”源源不息的创新动力究竟源于何处。

    《公益时报》:科学家、银行家和出版人,这些丰富的人生经历对你的创新有很大的帮助吧?

    诺顿:的确,这些经历让我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去实现我的想法。比如说,银行家的经历让我成了募款能手,让我能够传授募款的经验;出版人的经历则帮助我创办了“社会变革指南”这家社会企业,它的主要两项活动就是发布资讯和为英国公益机构提供培训。而且,出版经验也帮助我把想法变成了一本本书,而这些书也为我带来了利润,从而再投入到社会企业中。

    《公益时报》:每个人都能成为社会企业家吗?这需要哪些素质?

    诺顿:在这个问题上,我把人归为两类。第一类人非常有才华,他们就是能实现任何想法;但更多的人,包括我,都是边做边学,通过实践来积累通向成功的经验和技能。我相信每个人都能成为社会企业家,只要你能开始行动。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成为社会企业家。同样的经验和技能可以被用来赚钱,可以被用来创造社会影响力,只有同时被用来赚钱和创造社会影响力的时候才能被称作社会企业。当然,我相信,如果有机会,大多数人都会愿意做出有益的贡献。

    《公益时报》:社会企业是时下中国的时髦词汇,你认为一定要通过社会企业的形式来最大化社会创新的成果吗?

    诺顿:我并不这么认为。比如说,我第一个创新项目就不属于任何机构,没有什么社会资源可以利用,甚至连个名字都没有。但是,这样一个项目招揽了250名志愿者为众多的移民儿童和他们的家庭提供语言辅导,已经实现了它的价值。

    《公益时报》:从想法到行动,这中间还是隔着很远的距离吧?

    诺顿:首先,不能把NO挂在嘴边,坚持是很重要的。除此之外,你还需要热情、创造力和灵活度。如果一种方法不能让想法实现,你必须换一条思路前进。

    我是一个行动派,我的人生信条有三——做、现在就做、错了重新再来。我认为最大的误区是人们坐在那讨论一个新想法是否符合法律或是如何为它获取资金。其实很多时候,许多社会创新在严格意义上都没有法律的界限加以规定,但是却真正为社会在起到正面的作用。

    《公益时报》:中国也有不少基金会开始为社会创新或社会企业提供支持,你认为支持重点应该放在哪些方面?

    诺顿:最重要的是对初始阶段的培育,不仅是提供资金,更要让这些创新有互相学习和分享的机会。另外一点,教育的责任也很重大,这一点可能更多要落实在大学里。首先要让所有学生都有为社会担起责任的精神;其次是让他们懂得企业与社会性如何能够合二为一。

    《公益时报》:现在的社会创新对青年人的关注度很大,你对老年人和老龄化问题是否有所涉及?

    诺顿:如今,不只在中国,很多国家都存在家庭规模越来越小、成员数越来越少的情况,这就是说当我们年老时,需要自己帮助自己,我们必须要针对这个情况想一些办法。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公共政策和社会创新之间的关系很重要,中国应该鼓励用社会创新去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13年前,我在北爱尔兰创办了一个支持50岁以上社会企业家的机构,结果发现老年人也可以为社区、年轻人和其他老年人服务,他们一辈子积累的技能和知识都是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我认为中国有创业的文化,并且也有人愿意做这样的事情,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文化、需求和人结合起来。我相信,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会回到社会中来。

    (本报记者 高文兴)

    人物档案

    英国社会创新家,被誉为“创意机器”。4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支持公益组织的发展,寻找更创新的行动方法,鼓励公众立刻行动起来改变世界。1998年,由于创办社会变革指南的杰出贡献而获英国官佐勋章。他出版过诸多有影响力的图书,其中《365种改变世界的方法》一书让他被中国人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