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1月16日,USDO自律吧发布了一份2013年度中国民间公益透明榜单。此前在9月份的深圳慈展会上,USDO自律吧在壹基金、南都公益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基金会中心网的支持下,正式发布了中国民间公益透明指数评价体系(GTI)。 截至目前,GTI工作团队将采样的1000家中国民间公益组织的相关信息,依据GTI评价体系经过科学计算之后,得出每家机构的透明得分及排行顺序,最终形成了2013年度中国民间公益透明榜单。 以自律透明促进民间公益组织完善 GTI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邓国胜教授联合程文浩教授,征求民间组织管理人员和业内专家的意见后研发完成。这个指数包含四个方面:组织的基本信息、治理和管理信息、项目和活动信息、财务信息,其中每项分解出多个小指标来进行打分,依此显示机构的透明度。主动在机构自己的渠道公布比被动地由平台公布比分权重要高。GTI的得分范围在0~100分之间,得分越高,表明该组织透明度越高。 在这个榜单中,采样的1000家组织平均分仅26.95分。其中排行第一的恩友财务,得分为98.49;而排行末的机构,不到5分。得分在60分以上的机构,仅有61家,大部分在不及格之列。从这四方面信息中也能够反映出机构发展状况。 公开透明才能建立诚信,这是公益行业的基础,但正如南都公益基金会的林红在现场发言中所说,透明的组织并不一定是非常好的组织,透明是为了建立一个反馈机制,做一面镜子,自己和大家都能看到自己哪里做得好不好,然后催促自己进步。而公益行业天然有合作的态度,公开透明、明确定位会让合作更顺利。 民间公益组织要求获得恰当的支持 就在五天之前,首次中国基金会评价榜发布,发起方为多背一公斤、罕见病发展中心、乐龄合作社、社会资源研究所、新公民计划5家民间公益组织。中国基金会评价榜以中国发展简报的公益组织名录为基础,随机抽取了150家本土NGO邀请其对近三年的资助方展开评价,进行主观评价的5个方面分别是合作过程中是否对民间组织保持尊重、是否提供行政和发展费用、是否为其引介外部资源、是否在合作内容和形式上保持弹性、是否不过度干预也不撒手不管。 榜单结果显示,与境外资助方相比,境内基金会的表现不尽人意。评价榜的发起方也坦诚表示,本次抽样数量和代表方不足以反映基金会与NGO关系的全貌,并强调本次评价只限于基金会与NGO的合作关系,不涉及对基金会的总体评价。 榜单是否科学姑且不论,这5个方面的评价标准,很好地显示了民间公益组织对基金会的期望,他们希望获得全面且方式适当的支持。在民间组织的反馈中,行政支持的问题占到全部反馈的1/4,在资助行为上,有组织认为基金会专业性差,对民间公益组织缺乏认知,不接地气,对项目设计和执行了解不够。希望基金会在推动民间公益组织能力建设的同时,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转变资助理念,提升资助能力。 不能搁置的争论 两个榜单相继发布,看上去像基金会和民间公益组织唱了一场对台戏,也恰好在中间这几天里,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上设置了“NGO与非公募基金会”分论坛,双方在现场也进行了对话与交流。 公益组织与基金会的矛盾并不是今天才存在,但是基金会评价榜这样一个更有事件效应的形式,将矛盾更明显地拎出来摆在大家面前。在USDO协调组长高天看来,草根组织和基金会双方现在还是难以十分耐心地坐下来对话,比如最近在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上讨论时的形式,高天笑称:“双方貌似不太可能成为‘好基友’。” 此前,腾讯公益基金会窦瑞刚曾对此发表观点,改革开放的时候外企进入中国时,所有的原材料供应商都没有发展起来,他们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选择有潜力的、符合他们价值观的合作伙伴,然后送到国外培训。培训了之后再建立长期的供应链关系,我和你共同成长,我派技术专家到你的机构里面指导运作。 当然,基金会可以选择自己运作项目,草根组织也可以寻求政府支持和其他社会资源。但基金会和草根组织仍是公益行业中最广泛的合作方式。怎样在互相要求中成为携手共进的好伙伴,还得放平心态,去知己知彼,搞清楚对方的状况和需求。今天在基金会和民间组织都还不够强大的情况下,经历点曲折、浪费一些时间和钱交学费可能是必要的。 (本报记者 王会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