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接05版) 虽然“齐放网”的实体为工商注册,从法律层面追究其责任还有许多不小的障碍,但正是由于这种搭上“公益列车”的企业,当其未在盈利模式和公益诉求中找到平衡的时候,更容易对公益行业的形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有责任的网络金融公益平台,要在解决自身公开、透明、有责任等问题的前提下,帮助合作机构或者同业机构共同进步,才是一个优异的公益金融平台。倘若连捐款人的正常情绪和要求都无法满足的话,这样的平台是愧对于被称作公益平台的。它所做的事情,也只不过是从一群有激情于公益的人手中套走了很多向往与支持,但却最终伤了这群人、伤了自己、伤了公益。”张圣严肃地说。 作为早期的纯捐助平台,“我开网”也于2012年停运。从决定关闭的第一时间,“我开网”的董事会便决定立即和合作方分享信息,向公众公布停运原因,向捐助人说明财务情况等。在机构层面,“我开网”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将这个收尾工作全面完成。 在问责小组看来,虽然此事还远未结束,但其引发出的思考早已超越事件本身。 对于社会企业或公益组织,其创新与治理需要找到平衡,而作为企业实体发起的公益行为,其到底应不应该接受社会监督和问责?是否应该建立一个征信系统的自律机构来对类似组织及其负责人的资信进行记录? 对于捐赠人或资助人,如何了解和追踪机构及其负责人的资信,是否鼓励书面性的资助协议,以及对于自身资助行为如何认识,也是需要讨论的问题。 而把“齐放网”捧上高台的众多公益评奖机构,是否也有责任来提高这些评奖过程的可信度与公信力?是否也要为不负责任的评审行为负责? 多名出借人均向记者表示,“齐放网”最近的清还方案也令人极不满意,其既没有说明返回金额是如何算出的,也没有交代所用款项的去向及效果,而对于尚未还款的借款学生,也没有说明如何征求其还款。此外,对于“齐放网”将出借人未要求返回的款项转赠给壹基金的做法,也有待商榷。 问责小组则表示,下一步将通过各种发布平台,公布对于“齐放网”的诉求,并继续展开全面的问责行动,尽一切努力让“齐放网”对所有利益相关方做出负责的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