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接02版) 而非公募基金会也面临着各自的情况。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20日,全国共有非公募基金会1463家,从资金来源看,主要分为个人出资成立的名人基金会、企业出资成立的企业基金会、多方出资成立的大学类基金会等几种。 企业基金会中,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有“亲疏远近”。一部分身份还是企业的员工的从业者,他们的工资就可以脱离“10%”和“两倍”的限制而从企业方面开出,另一部分则根据自身基金会的专业性和发展需求,从外界招聘的人员,这部分人的工资自然由基金会的行政成本来担负。 而对于草根社会组织来说情况却惊人的相似,他们中相当一部分还在为“稻粱谋”发愁,因为他们所接受的捐赠或承接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大多数都还不足以维持机构可持续发展,薪水的定价更是无章可依了。 4、一成人欲出走 “收入太少逼着人转行。”某公益从业者这样写道。抱怨归抱怨,调查问卷中一个问题的答案却显示行业的人才结构并未面临大的不稳定。 在“你的未来规划是什么?”一题中,60.87%的人选择了“目前工作很稳定”,11.59%选择了“近期想跳槽,但仍在公益行业”,只有9.42%的人选择“想离开公益行业”,另有18.12%的人选择“创业或其他”。 只有不到一成的受访者比较断然地选择了打算离开公益行业的选项,七成以上的人选择留守。如果说近几年中国公益慈善领域的脉动让人欣喜的同时,我们也可以说这七成选择留守的人是在用鼠标投票,表达对行业的信心。 有参与调查的答题者说,“希望大家能够认同公益人的付出,能正确看待我们的薪酬这件事”,在问卷末尾他们写下了他们的希望“展望未来,希望有尊严、有品质地生活”。 当理想照进现实,在这条光荣道路上,只有让更多的同行者把公益当成职业,因而更专业、更专注,才是能源源不断地让整个社会共享公益慈善行业发展成果的永续之道。 (闫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