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社会创新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国际 案例
   第14版:国际 观点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第一访谈
募捐箱式微,被冷落的尴尬
心平公益基金会(2012)年度工作报告摘要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社会创新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国际 案例

第14版
国际 观点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第一访谈

新闻内容
2013年08月2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公募手段进化观察——
募捐箱式微,被冷落的尴尬

    日前,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对市会设置的募捐箱进行了普查。通过对1000多个募捐箱的调查发现,箱体破损、摆放位置不固定、联系人变更等问题时有出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胡增耆告诉本报记者: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募捐箱的管理,市慈善基金会将根据普查结果针对具体问题,出台募捐箱管理制度。

    据胡增耆介绍,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试点设置募捐箱,数量最多时有近3000个。近几年募捐箱募款效果不佳,除了加强管理外,对其数量上的进一步压缩也在考虑范围内。

    募捐效果差

    事实上,募捐箱这种曾经极为重要的公募手段正逐渐被公益机构冷落。

    “主要还是募捐效果不好。”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募捐部部长祁申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市会设募捐箱2008、2009年募捐效果较好,全年总收入分别为28.5万、20万。近几年则一直呈下降趋势。据了解,该机构2010年市会设募捐箱的收入为26.6万元,2011年则下降到13.6万元,2012年全年收入为14.9万元。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宣传部部长牛晓波感受类似:红基会在北京共有90个募捐箱,所有募捐箱加起来一年也就八九万元的捐赠收入。“相当于一个箱子每年的收入在1000元左右,这就导致成本和收入不成正比,因为其他的不算,单是一个箱子的成本就有3000多块钱。”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募捐箱募款效果差是普遍现象,一家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公益机构表示,该机构已经连续两年每年撤销百分之五十的募捐箱。每年来源于募捐箱的捐赠收入甚至不足公众募款总数的千分之一。

    祁申认为募捐箱募款效果不佳是必然现象:随着科技的发展,捐款模式日趋多样化,年轻人更倾向于安全、高效的线上支付捐款方式,通过网络进行捐款,募款箱太过时了。“并且现在人们消费都用银行卡,很多人随身不携带现金。”

    牛晓波则认为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来源于外部环境:公益行业的负面消息层出不穷,公众对于公益组织的整体信任度下降,但凡看看报纸上上网的人都知道点公益丑闻,没有人愿意往募捐箱里放钱,大家会下意识考虑:这箱子里的钱会被用到什么地方?我把善款放入箱子安全吗?

    不同于机构工作人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褚蓥强调,我国募捐箱管理的最大的缺陷是机构自身问题,他说:“宣传和公关做得不够,募捐思路落后,效率低。利用募捐箱募捐一定要有配套的宣传亮点,否则光放个箱子在那里,是不会有人愿意捐钱的。”

    管理的困难

    无论如何,募捐箱的“没落”已是既成事实。记者发现,许多具有公募资格的公益组织甚至都不再使用募捐箱筹款。除了募捐效果差外,监管、人力、多方协调等管理上的问题同时困扰着各家机构。

    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办公室主管孙久宏介绍,由于人员不足,北京市红基会没有一个募捐箱设置点。“靠机构全职员工管理不现实,如果用志愿者的话,4、5个箱子就得配一名志愿者,100个箱子就得几十个志愿者,志愿者团队还需要人员管理,工作量太大。”

    据了解,目前国内募捐箱的管理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利用志愿者进行管理;二是外包给商业公司,按照项目进行运作。

    “前者的做法比较普遍。”褚蓥介绍。但志愿者团队的组建和管理又需要公益机构有成熟完善的体制。

    中国红基会则采取项目外包的方式。牛晓波称:红基会的募捐箱项目由一家商业公司运作,基金会主要负责监管。“募款箱本身由对方提供,也不收取基金会的任何费用。对方有两个全职人员负责箱子日常的巡视管理,红基会有一人对接,不定期检查和定期收取善款。”

    “对方的驱动力是想把募捐箱做成一定规模,因为箱子上有一块LED屏,他们考虑将来能在上面投放一些企业的公益广告,只是基金会一直不同意。”牛晓波补充,成都红会的募捐箱事件发生以后,红基会甚至一度考虑撤掉该项目。

    2012年末,成都市红十字会被曝出“募捐箱多年未取导致善款发霉长毛”。汶川地震后,成都红会与两家广告公司协定,成都红会负责募捐箱设置和依法收取、管理和使用捐赠资金;两家公司负责视频募捐箱的出资制作、日常维护和广告投放等经营活动。经调查发现,发霉事件的主要原因就是成都红会“疏于对广告公司的管理”。

    而上文提到募捐箱箱体遭破损、摆放位置不固定、联系人变更等问题的出现同样来源于管理困境。“这是一个需要多方协调的事情,单就放置点来说,毫无利益可图,驱动力不够。尤其是带有电子屏的募捐箱,对场地的要求很高,要有固定的电源插头,一些店铺会觉得我没什么收益还要费我们的电,就很不乐意。”牛晓波无奈地表示。

    摒弃还是改良?

    如此看来,募捐箱问题多多,管理困难。那是不是可以终结其使命,让其退出历史舞台?还是有改良的余地,能使其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又究竟是否存在优秀案例可以借鉴呢?

    牛晓波认为,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不掌握上网转账等手段,募捐箱的存在还是很有必要的。祁申虽然坚持募捐箱数量减少是大势所趋,却也表示当下募捐箱仍应发挥其宣传公益理念的作用。

    而对于改良方法,各家也从不同角度出发纷纷建言。牛晓波强调募捐箱精准的投放点选择非常重要。他举例,同样是红基会的募捐箱,摆放在高级餐厅的收入就明显比连锁超市的收入好得多。“这与消费人群的素质有很大关系,另外人流量、交通位置等也都应该考虑在内。”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宣传活动部项目主管常达则分析,募捐箱的固定摆放使机构无法对捐赠人进行服务,应该让其“动”起来。“目前残基会就没有固定的募捐箱摆放,我们只有在街头募捐时才使用募捐箱。在捐赠人捐款时让他填写一张回执卡,留下联系方式等信息,募捐结束后,我们的工作人员会联系对方进行回访并给其开具捐赠票据。”

    而褚蓥认为,对于募捐箱募捐来说,辅助宣传是重点。“辅助的宣传包括多种方式,如电视、报纸媒体的广告宣传及网络宣传等。宣传应以介绍募捐组织和项目为主,辅助介绍募捐箱的设置点。”他介绍,台湾的一家公益组织每年利用募捐箱的捐赠收入有3000多万新台币,主要得益于多种宣传模式。除此之外,他还表示,台湾的公益组织鼓励市民捐赠发票,发票能兑奖,中奖率大约在千分之五,人们购物后就会顺手将发票投入募捐箱,再由公益组织的工作人员统一兑奖。大约10张发票就能兑换出6元新台币。这样也可以增加募捐箱的收入。

    (本报记者 张木兰)